《老子》的首章接下來說: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一章)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四十章)“徼”的意思是明晰。在邏輯學上,概念的內涵和...[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老子》的首章接下來說: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一章)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四十章)“徼”的意思是明晰。在邏輯學上,概念的內涵和...[繼續閱讀]
老子的“道”概括了“文”(意象)的生成過程。這個過程遵循著“對待”和“變易”的基本原則,但更突出了流動不拘的實質?!坝袩o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二章)界限既因“名”而立,則世界...[繼續閱讀]
老子哲學的最終關懷并不止于追求趨益避損,而是超越損益、禍福的循環。他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五章)“芻狗”是先民在宗教儀式里用的道具。在祭祀時,這種用草捆扎成的偶像具有神圣的光環,被人...[繼續閱讀]
老子以“嬰兒”立象,解說“柔”的可貴。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二十八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五十五章)從字形上看,“兒”字強調了嬰兒尚未閉合的囟門,喻示著初生的嬰兒向著最廣大的可能性開放...[繼續閱讀]
老子用“氣”對“柔”的觀念做了進一步的闡發。他認為“致柔”可以讓人重煥“嬰兒”般飽滿的生命力。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十章)“氣”是中國哲學特有的概念之一。自然現象中的氣不拘于任何固定的形態,并且可以在不同的實...[繼續閱讀]
老子的哲學思想長于對生命過程的整體審視。生命的特征是尋求生長、發展,實現自身的潛能和價值?!吧L”可以看作是一個變得逐漸強大的過程。生命皆以強大盛壯為美善,人類之審美意識亦不外此規律。不過,不同時代、不同階...[繼續閱讀]
老子美學在審美心胸的問題上,強調審美活動有助于人與欲望、知識拉開距離,增進心境的平和。本章從兩個方面來討論。本節主要討論老子美學中有關于去除欲望、知識之患的“負”的方面,下一節則討論其正面的“靜觀”思想。兩...[繼續閱讀]
滌除玄鑒,能無疵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十章)老子認為,要恢復心地的光明,首要的是“滌除”——像洗滌塵垢一樣,去除后天的“知”的蒙蔽。在美學的角度,就是要除掉那些令人的眼光變得單調僵硬的重重積淀。滌除的功夫讓人...[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