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料及其表觀性能當一束入射光照到一張紙上時,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其余的光線或者被吸收或者被散射,其中一部分散射光重新經入射面而被反射出,這種反射被稱為“漫反射”。其余的散射光則經紙幅的另一面而出被稱為“透射...[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一)填料及其表觀性能當一束入射光照到一張紙上時,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其余的光線或者被吸收或者被散射,其中一部分散射光重新經入射面而被反射出,這種反射被稱為“漫反射”。其余的散射光則經紙幅的另一面而出被稱為“透射...[繼續閱讀]
近年來,在國際上流行一種新的表述紙機白水系統的方法,它是把白水系統中的全部溶解膠體物質歸為一類,稱為溶解和膠體物質DissolvedandColloidalSubstances,DCS。這是由于紙機白水系統(特別是封閉后的白水系統)含有大量的溶解和半溶解的...[繼續閱讀]
“陰離子垃圾”是一個用來描述造紙過程水中的呈負電性的DCS的比較流行的稱呼。因造紙水系統中的DCS多呈負電性,因此,多數情況下二者指的是同一類物質。不同的造紙企業因其生產的紙張的品種不同,采用的原料差異也大,生產工藝...[繼續閱讀]
在紙機的濕部,紙料在經過紙機的流送系統上網的過程中,紙料中各種成分濃度及其所受的水力環境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不僅如此,流送上網過程中不斷地有新的化學品(漿內施膠劑、高分子絮凝劑、增強劑、分散劑、消泡劑等)被引入,在...[繼續閱讀]
兩個粒子之間的作用力包括吸引力和排斥力,化學家通常將原子和分子水平的吸引力歸為兩類:一類是所謂的主價鍵,也就是化學鍵,包括金屬鍵、離子鍵和共價鍵。有機分子間的鍵能大約420~840kJ/mol,作用距離大約0.1~0.2nm。另一類是次...[繼續閱讀]
分散系統,按分散相的粒子的尺度進行分類可分為:分子分散體系(r<10-9m);膠體分散體系(10-9m<r<10-7m);粗分散體系(r>10-7m)。造紙濕部是一個包含了上述3種分散體系的復雜的分散系統。除了膠體分散體系外,造紙過程中還涉及諸多...[繼續閱讀]
目前在造紙濕部的應用過程中,或在進行相關的研究工作過程中,經常要遇到如下一些問題:濕部的電荷是如何產生的?如何正確的判斷和使用助留劑,才能使質量得到良好的絮凝,而又不至于嚴重影響到紙頁的勻度?如何消除“陰離子垃圾...[繼續閱讀]
膠粒的電動現象,其根源是膠粒界面的雙電層的存在。但雙電層具有怎樣的結構,其理論有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Helmholtz(1879)提出的平板型雙電層結構,有Gouy(1910)和Chapman(1913)提出的擴散雙電層模型,現在能夠被人們接受...[繼續閱讀]
溶膠是熱力學不穩定的系統,粒子間有相互聚結而降低其表面自由能趨勢,但它也具有動力學穩定作用,因為膠粒很小,運動劇烈,因此在重力場中不易聚沉。更重要的,由于溶膠粒子表面雙電層的存在,粒子之間就產生了一種抗聚沉能力...[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