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灸甲乙經》成書的歷史背景《針灸甲乙經》(以下簡稱《甲乙經》)成書于魏晉之際,彼時,正統儒學衰落,老莊學說流行,佛教興起,道教發展?;矢χk一方面親身經歷了社會的動蕩,看透了朝政腐敗導致的世風日益頹廢、虛誕和浮...[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一)《針灸甲乙經》成書的歷史背景《針灸甲乙經》(以下簡稱《甲乙經》)成書于魏晉之際,彼時,正統儒學衰落,老莊學說流行,佛教興起,道教發展?;矢χk一方面親身經歷了社會的動蕩,看透了朝政腐敗導致的世風日益頹廢、虛誕和浮...[繼續閱讀]
“2006中國·靈臺(國際)皇甫謐中醫針灸學術交流大會暨皇甫謐文化節”學術交流大會與皇甫謐文化節于2006年9月在平涼市靈臺縣進行,盛況空前。在紀念針灸學家皇甫謐先生誕辰1791周年之際舉行了萬人公祭皇甫謐大型文化活動,還舉行...[繼續閱讀]
皇甫謐文化園位于甘肅省靈臺縣獨店鎮張鰲坡村境內,依托皇甫謐古墓修建而成,集中醫文化研討、科普教育、學術交流、拜謁參觀、休閑養生于一體。園區總占地6.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主體建筑突出晉、漢風格,內設皇甫謐...[繼續閱讀]
敦煌醫學是敦煌學的重要分支,是關于整理研究敦煌遺書、敦煌壁畫以及敦煌文物中醫藥史料的一門學科。敦煌醫學的內涵可以從地名學、醫學內容及醫學體系三個方面來認識。從地名學角度來說,是因為1900年在敦煌發現了5萬卷左右...[繼續閱讀]
(一)填補隋唐前后醫學典籍之空白我國在六朝至唐末五代時期醫學著作甚多,但這個時期的大批的醫書中能夠比較完整保存下來的很少,只有《肘后備急方》、《諸病源候論》、《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臺秘要》等書。敦煌...[繼續閱讀]
敦煌醫學的研究在甘肅中醫藥大學有近30年的歷史。多年來,學校將豐碩的教學科研成果融入教書育人過程中,成效顯著,因而在2007年10月得到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專家的充分認可。為了進一步發揮敦煌醫學辦學特色優勢,2008年4月學...[繼續閱讀]
岷縣當歸又稱“岷歸”。岷縣當歸以種植面積最大,品質最佳,古今中外醫學界公認“岷歸”為道地藥材,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70%以上,遠銷東南亞、港澳臺及歐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祖國傳統醫學認為,當歸能上能下,可攻可補,有活血...[繼續閱讀]
大黃又名黃良,華佗弟子吳普曾以“膚如”命名載于《吳普本草》,這可能是中國人的皮膚顏色是黃色的緣故。華佗另一弟子李當之以“將軍”之名收入于《李當之藥錄》,是因為大黃的藥力峻猛,推陳出新,猶如勘定禍亂而致太平的將軍...[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