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1暴雨特性第二松花江上游區的暴雨多發生在7月至8月下旬,一次暴雨過程歷時3d左右,主要降雨多集中在20~36h。形成大暴雨的天氣系統主要是臺風和氣旋。形成紅石以上流域大暴雨的臺風主要是北上臺風。當副熱帶高壓偏東北,而...[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2.4.1.1暴雨特性第二松花江上游區的暴雨多發生在7月至8月下旬,一次暴雨過程歷時3d左右,主要降雨多集中在20~36h。形成大暴雨的天氣系統主要是臺風和氣旋。形成紅石以上流域大暴雨的臺風主要是北上臺風。當副熱帶高壓偏東北,而...[繼續閱讀]
1.白山、紅石歷史洪水流域內的歷史洪水經1953年、1957年、1960年多次調查分析,基本上查清了紅石(白山)河段1911年以來大洪水發生情況。這些洪水調查工作均按當時擬定的洪水調查方法和技術規定進行,整編成果完整,并于1964年審查匯...[繼續閱讀]
2.4.4.1白山、紅石洪水參數根據前述洪峰流量重現期分析,白山、紅石站均將1995年洪水作為1911年以來的首位處理,其他年份按洪峰流量大小分別又處理了6個和7個大水年在長系列中排隊,這樣由特大洪水和實測(含插補)的1933~2000年(n=6...[繼續閱讀]
根據白山、紅石的水文資料,經上、下游水文測站資料平衡檢驗,成果合理,資料可靠。另外,白山入庫水量豐富,完全可以滿足白山抽水蓄能電站用水要求。...[繼續閱讀]
白山抽水蓄能電站位于吉林省樺甸市白山鎮附近的第二松花江上,是白山水電站的綜合擴建工程。白山抽水蓄能電站是以已建成的紅石水庫為下庫,正常高水位為290m,并以已建成的白山水庫為上庫,正常高水位為413m,利用東北電網低谷時...[繼續閱讀]
白山抽水蓄能電站布置于原白山電站的左岸山體中,山體地面高程為490~510m,相對比高為200~220m,地形坡度為25°~35°。區內溝谷不甚發育,切割不深,地形較完整。工程區出露的巖性,主要為前震旦系混合巖(γ′m),山頂分布有第四系玄武...[繼續閱讀]
影響地下洞室穩定性的因素主要分為3大類:第一類是通過圍巖應力狀態而影響地下洞室圍巖穩定;第二類主要是巖體中地下水的賦存、活動條件;第三類是巖石的強度和結構面組合。白山抽水蓄能電站地下洞室屬堅硬脆性巖體大跨度的...[繼續閱讀]
白山抽水蓄能電站已全部竣工,并投入商業運行,從近4年的施工過程看,工程區地質條件整體上是好的,所遇到的地質問題或大或小,相對較簡單,處理也相對較容易,效果也比較明顯,但由于水電工程的復雜性,一些不確定因素不是施工期間...[繼續閱讀]
東北電網是以火電為主、水電為輔的電網。到2001年年底,東北電網總裝機容量為38588MW,其中水電為5409MW,占全網總裝機容量的14%;火電為33097MW,占85.8%;風電為82MW。長期以來,水電裝機比例一直較低,電網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調峰困難,缺少尖...[繼續閱讀]
白山抽水蓄能電站設計水平年為2005年,根據國電東北公司2002年編制的《東北地區“十五”電力行業規劃滾動調整報告》,預測東北電網2005年最大發電負荷為32629MW,年發電量為1867億kWh,冬季典型日負荷率和最小負荷率分別為0.799和0.621。...[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