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三晉文字中習見字,是從甲骨文()字演變而來,應該釋爲“䀏”。並因而能解決從“䀏”聲的一些字,如從“艸、糸、心、疒、䖵、䀏”聲的,分別釋爲“荀、絢、恂、、”,或用爲姓氏,或用爲人名。附帶...[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提要:三晉文字中習見字,是從甲骨文()字演變而來,應該釋爲“䀏”。並因而能解決從“䀏”聲的一些字,如從“艸、糸、心、疒、䖵、䀏”聲的,分別釋爲“荀、絢、恂、、”,或用爲姓氏,或用爲人名。附帶...[繼續閱讀]
提要:這是一件個人與官方所訂的行政契約,約定要爲官方完成什麼任務,如果沒有完成,甘願接受相應的處罰。文書裹反復出現的“期”是文體術語,契約的一種。在漢語史研究中,術語詞應該同常用詞、俗語詞一樣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繼續閱讀]
提要:成語“日就月將”最早見於《詩經》,兩千多年以來,從歷代舊注到當下辭書,大都把其中的“就”訓作成,“將”訓作行或大,認爲此成語是講學習要日積月纍,日有所成,月有所就?,F在看來,這一理解並不準確。根據出土楚簡異文...[繼續閱讀]
提要:文章通過探求本源、排比歸納、考察異文等方法,考釋了《漢語大字典》《中華字?!返茸謺械氖艅t疑難字。結論有助於辭書的修訂和相關文獻的解讀。關鍵詞:字書;疑難字;考釋疑難字是指“音義不全”“構形理據不明”或...[繼續閱讀]
提要:《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濟盈不濡軌”末字聚訟千餘年,紛爭不斷:或以爲“軓”字之訛,或以爲“軛”字之訛;或以爲不誤,有“車轊頭、車轍、輿下兩輪之間”三種訓解??加啞对娊洝钒孜?應以韻例及本詩文意爲直接證據。據...[繼續閱讀]
提要:本文討論與陳壽《三國志》相關的四個問題:一是如何洞察《三國志》敘事的繁簡關係,二是如何理解陳壽同時代人譽《三國志》爲“實錄”,三是如何把握《三國志》的整體性來深刻理解其局部敘述,四是如何看待清人趙翼的“回...[繼續閱讀]
提要:羅振玉是近代學術史上的一位巨人。寓居京都期間,羅振玉著書立説,竭力傳古,在引領時代學術風潮的同時,積極傳播和弘揚中國書法文化,通過蘭亭會、壽蘇會等形式的展覽,以及出讓、題跋、複製等方式,向日本學界提供大量中國...[繼續閱讀]
提要:中華書局點校本《三國志》在處理“羌胡”標號問題上體例不一,本文著重探討了“胡”由專稱演化爲泛指的過程,由此考定《三國志》中的“羌胡”是一個專名,當連標專名號。關鍵詞:羌;胡;羌胡;《三國志》中華書局點校本《三...[繼續閱讀]
“文獻”一詞,現存的古書中,最早見于《論語·八佾》:“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倍Y,指典章制度,社會規范,大家共同遵守的一整套社會制度?!墩撜Z·為政》...[繼續閱讀]
如上所說,文獻包含著所有歷史資料。那么文獻學研究的范圍也就涉及到各式各樣包羅古今的文獻。從時代上說有古代文獻、近代文獻、現代文獻、當代文獻。從學科上則又有語言文獻、文學文獻、歷史文獻、哲學文獻、醫學文獻、...[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