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倫特的政治觀念之重要特色,是關于本真性的訴求。這種訴求是她反思20世紀人類災難的結果。阿倫特認為,政治生活本可以是坦誠的,彼此信任的,以友好的精神展開的,人們在政治生活中敞開心扉,直言對公共事務的看法,一方面追求...[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阿倫特的政治觀念之重要特色,是關于本真性的訴求。這種訴求是她反思20世紀人類災難的結果。阿倫特認為,政治生活本可以是坦誠的,彼此信任的,以友好的精神展開的,人們在政治生活中敞開心扉,直言對公共事務的看法,一方面追求...[繼續閱讀]
阿倫特在晚年把研究重點轉向人的精神生活。這并不意味著阿倫特由政治理論界轉向哲學界。如阿倫特自己所言,她是以政治科學家的身份去處理一個通常屬于職業哲學家的事。[1]阿倫特說,她關注精神生活的理由有兩個:一個是在她...[繼續閱讀]
阿倫特的行動理論,集中見于《人的境況》,《論革命》一書中也有所涉及?!度说木硾r》一書,德文版名為VitaActiva,可直譯為“實踐生活”(也有“積極生活”的譯法,但“實踐生活”是準確的譯法,VitaActiva相對于VitaContemplativa)。阿倫特...[繼續閱讀]
在勞動、制作與行動三者中,盡管阿倫特并不否定勞動、制作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但行動無疑最為阿倫特所看重,因為行動是最具有政治性的活動,它與人的自由直接相聯系。自由的人意指一個能夠行動的人。在行動中,人與人發生聯系...[繼續閱讀]
行動的上述諸特征使得人類事務表現出極脆弱的特點。人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不確定的世界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網錯綜復雜。這便引出針對行動而產生的相應的救贖辦法。阿倫特專門描述了古希臘人的方法。古希臘人在兩個方向上的...[繼續閱讀]
阿倫特在對行動做出詳細的論述之后,又結合行動在現代的境遇,指出現時代不僅實踐生活與沉思生活傳統的等級系列發生了倒轉,實踐生活內部諸活動的等級序列也發生了倒轉。這種倒轉表現為先是技藝人的勝利,繼而是勞動者對技藝...[繼續閱讀]
阿倫特認為,革命首先意味著人們需要面對一個開端,西方思想史上17世紀出現的關于自然狀態與文明狀態的對照,實際上是描述文明秩序有一個開端。革命與開端的聯系顯而易見,開端是革命的第一個含義。當阿倫特試圖去詮釋革命的...[繼續閱讀]
社會問題是相對于“政治問題”來講的,總體上阿倫特是要說明,革命關注的問題是從政治問題轉向社會問題時會產生的后果,這后果就是自由屈從于必然性。阿倫特的書中有兩個含義不同的“必然性”概念:一個是歷史決定論中的必然...[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