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雖上承詞體而來,但它畢竟生長繁榮在新的時代環境中,因此,曲牌體制、句法、韻式、語言、修辭等方面也都與詞有顯著的區別,并由此構成別具一格的體式特征。一看曲牌體制。隨便翻檢一些曲集,可以看到標在曲牌前面的【正宮】...[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曲雖上承詞體而來,但它畢竟生長繁榮在新的時代環境中,因此,曲牌體制、句法、韻式、語言、修辭等方面也都與詞有顯著的區別,并由此構成別具一格的體式特征。一看曲牌體制。隨便翻檢一些曲集,可以看到標在曲牌前面的【正宮】...[繼續閱讀]
元王朝雖然在1271年才正式建國號為“大元”,但它卻早在1234年滅金以后就統治了廣大的中原地區,金亡不仕的遺民如元好問、杜仁杰等已在此前后開始曲的創作,所以自王國維以來,大多以1234年作為元曲發展的起點,至1368年元王朝亡國...[繼續閱讀]
從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到元文宗至順三年(1332),是元散曲發展的鼎盛時期。1294年,忽必烈死,其嫡孫鐵穆耳即位后,繼續推行漢化政策,修好睦鄰,一時四海宴然,史稱其“垂拱而治”。雖然一系列社會矛盾已在急劇醞釀,但總體上還保持著...[繼續閱讀]
諸宮調起源于何時?學術界的傳統看法是起源于北宋,澤州人孔三傳為創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五“京瓦伎藝”云:“崇(寧)、(大)觀以來,在京瓦肆伎藝……孔三傳、耍秀才諸宮調……”王灼《碧雞漫志》卷二亦云:“熙豐、元...[繼續閱讀]
現存的金元諸宮調有《劉知遠諸宮調》(殘本)《董西廂》(全本)《天寶遺事諸宮調》(輯曲本)。除此以外,還有古籍著錄了金元諸宮調的名目。明嘉靖丁巳年本《古本董解元西廂記》卷一【柘枝令】曲云:“也不是《崔韜逢雌虎》,也不...[繼續閱讀]
諸宮調是說唱文學,由“唱”與“說”組成,其“唱”的部分是按多種宮調的曲牌演唱,“說”的部分則為說白,敘說故事。(一)宮調和曲牌據現存三種金元諸宮調統計,合計共用宮調16種:商調、正宮、仙呂調、南呂宮、般涉調、歇指調、...[繼續閱讀]
(一)《劉知遠諸宮調》現存最早的版本為俄國柯茲洛夫探險隊在1907—1908年間發掘我國甘肅境內古代黑水城時發現之本,今藏北京圖書館。后來各種影印本、石印本、鉛印本、校注本均據此本而出版?!秳⒅h諸宮調》的創作年代,學...[繼續閱讀]
金朝是由女真統治者建立的國家,從金太祖完顏旻建國(1115),到金哀宗為蒙古所滅(1234),歷時一百多年,曾同北、南宋長期對立。女真族為北方游牧民族,文學尚處于歌舞、說唱的階段,對于戲劇本來并不熟悉。而遼朝在與北宋的文化交流...[繼續閱讀]
由于金雜劇多為民間藝人創作,現存有關金雜劇的劇目和劇本的資料都很缺乏。以往的戲劇史多以元人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卷二五所載的《院本名目》為金雜劇的劇目。王國維《宋元戲曲史·金院本名目》說:“院本名目690種,見于...[繼續閱讀]
由于材料的缺乏,我們需要借助于陶宗儀的《院本名目》和現存于元雜劇中的元院本進行分析,來探討金雜劇的體制和藝術特征。金雜劇的結構,大致上是分為艷段和正雜劇兩段式。陶氏《院本名目》分為11類,其中“諸雜院爨”、“沖...[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