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短缺,即供給不足。因此,供給與需求的矛盾更多地表現在供給總量方面,供給側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隨著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在供給與需求的矛盾中,供給側再次成為矛盾的主要方面。其...[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短缺,即供給不足。因此,供給與需求的矛盾更多地表現在供給總量方面,供給側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隨著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在供給與需求的矛盾中,供給側再次成為矛盾的主要方面。其...[繼續閱讀]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別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耙粠б宦贰背h是以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既有的區域合作平臺為依托,高舉和平與發展的旗幟,更加主動...[繼續閱讀]
2007年以來,我國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呈現穩定上升趨勢,但2011年之后增速回落明顯(見圖1-3)。面臨去產能和去庫存的壓力,制造業投資與房地產投資增速放緩。實體經濟利潤不佳,民間投資熱情不能有效激發?;ㄍ顿Y成為未來拉升投資...[繼續閱讀]
2007年以來,消費增速穩中趨緩(見圖1-4)。2016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32316億元,與上年相比增長10.4%。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為154286億元,比上年增長8.1%。在現階段,就業及居民收入平穩增長,居民消費傾向與消費信心相較于金...[繼續閱讀]
2008年金融危機后,受內外需求疲軟的影響,外貿整體表現低迷,出口增速放緩,且2015年和2016年連續兩年出口總額負增長(見圖1-5)。從進出口總額方面看,金融危機后增速緩中趨穩。進出口差額方面,長期看依然維持增長趨勢,2016年比2015年略...[繼續閱讀]
2016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分別為2.0%和-1.4%,從圖1-6中可以發現,CPI與PPI在2010年經歷了波動后已經趨穩,沒有出現市場所擔心的滯脹。具體來看,非食品價格上漲是CPI上升的主要因素,食品價格環比增速遠低...[繼續閱讀]
2016年,我國廣義貨幣(M2)供應量為155.01萬億元,狹義貨幣(M1)供應量為45.43萬億元(見圖1-7)。從歷史趨勢看,廣義貨幣(M2)余額增速放緩,狹義貨幣(M1)余額增速略有上升,兩者增速“剪刀差”有所擴大??傮w來看,穩健貨幣政策取向并沒有改變...[繼續閱讀]
2016年,我國社會融資規模為15.6萬億元(見圖1-8),比2015增長1.25%。從歷史數據看,2012年后我國社會融資規??傮w趨穩。具體來看,受表外融資轉表內和監管層加強票據市場規范監管的影響,人民幣貸款在社會融資規模增長中的主力地位更為...[繼續閱讀]
2007年8月美國次貸危機爆發,2008年9月,危機失控引發了金融機構震蕩,對實體經濟造成了巨大沖擊并蔓延全球,引發了全球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造成了沉重的打擊。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調查報告,金融危機發生后,世界經濟增長率...[繼續閱讀]
1.美國美國是全球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2007—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沉重地打擊了美國經濟,2009年美國的經濟增速為-2.78%(見圖1-11)。近年來,美國經濟的各項指標有所回升,經濟總量緩慢回...[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