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主義文學具有平民性,是新產生的資產階級平民知識分子的文學,體現著平民精神。和歐洲啟蒙文學一樣,梁啟超他們也強調文學的平民傾向。只不過,在西方,平民化的文學針對上流貴族社會的審美情趣;在中國,這種平民化的文學針...[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啟蒙主義文學具有平民性,是新產生的資產階級平民知識分子的文學,體現著平民精神。和歐洲啟蒙文學一樣,梁啟超他們也強調文學的平民傾向。只不過,在西方,平民化的文學針對上流貴族社會的審美情趣;在中國,這種平民化的文學針...[繼續閱讀]
晚清維新派人士在他們的啟蒙主義文學論中,對啟蒙文學的形式也進行過一些探索。他們的理論來源,一是傳統文學的形式理論,二是西方翻譯文學的形式啟發。由于晚清啟蒙主義處在一個比較微弱的發展階段,這些形式探索也都停留在...[繼續閱讀]
“新學詩”與“詩界革命”是不同階段的新詩改革階段?!靶聦W詩”是在戊戌變法前一兩年,康有為、梁啟超、黃遵憲、夏曾佑、譚嗣同、唐才常、丘逢甲、蔣智由、麥孟華、丘菽園、狄葆賢、林紓等人在一些新學思想的影響下開始...[繼續閱讀]
在晚清維新派人士的文化啟蒙運動中,為了擴大維新思想的影響力,他們在散文的寫作方面提出要從當時文壇的八股文、桐城派古文和駢文中解放出來,去另創一種淺近易懂的“新文體”。胡適在《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中把晚清維新...[繼續閱讀]
和“詩界革命”、“文界革命”比起來,“小說界革命”所引起的社會反響最大,知識分子參與熱情最高。通過“小說界革命”,小說成為中國現代文學最重要的體裁,徹底改變了中國古代文學以詩文為正宗、以小說為末流的局面,反而讓...[繼續閱讀]
成熟的革命古典主義,在中國雖然說是在20世紀30年代才從蘇聯引進的,但重新考察晚清文學的文獻資料,卻能夠發現,在現代文學發端的晚清至民初那段時期,在那些民主革命派文學以及維新黨激進派文學中,也已經開始了革命古典主義的...[繼續閱讀]
晚清民初革命古典主義的基本思想傾向是:以民族主義為導向,要求文學宣揚反封建、反侵略的思想,服務于建立現代民族國家的歷史任務。在歐洲,古典主義文學思潮的歷史依據是服務于絕對王權來建立現代民族國家的雛形(絕對主義國...[繼續閱讀]
晚清民初革命派文學宣揚反封建、反強權的思想,是為了激發民眾的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精神,最終為建立現代民族國家服務。這種文學思想是一種政治理性主義。盡管在晚清民初那樣一個新舊文化交替的時代,章太炎、柳亞子、高旭...[繼續閱讀]
晚清以降,中國社會在改良派人物梁啟超等的倡導下,興起了一個引進西方現代學說對中國進行啟蒙的熱潮,在這股熱潮之下,西方翻譯文學盛行,許多人崇拜西方的文學及其思想,甚至出現鄙薄中國傳統文學的現象。革命派的文學理論家...[繼續閱讀]
在歐洲文學中,古典主義提倡高級的題材和崇高悲壯的風格。這是理性思想在題材風格上的表現。晚清民初古典主義文學為配合完成建立現代民族國家的任務,需要吸收資產階級民主、民權等思想去建構一個全新的民族國家形象,以便...[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