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東望關隴,南俯陰平,西捍河湟,北控寧漠,自古為河隴咽喉、川隴要隘,軍事地位十分突出。先秦以來,設郡置府,無有停絕。臨洮縣農村公路蜿蜒于梁峁秦獻公初立(前384年),兵臨渭首,滅狄戎,置狄道(今臨洮),為定西市歷史上設置縣...[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定西市東望關隴,南俯陰平,西捍河湟,北控寧漠,自古為河隴咽喉、川隴要隘,軍事地位十分突出。先秦以來,設郡置府,無有停絕。臨洮縣農村公路蜿蜒于梁峁秦獻公初立(前384年),兵臨渭首,滅狄戎,置狄道(今臨洮),為定西市歷史上設置縣...[繼續閱讀]
早在5000年前,河南的仰韶文化沿渭河西傳到了定西這塊土地,發現于臨洮縣的馬家窯文化就是西傳的結果。馬家窯文化遍布全市,并向四周擴張到了河西、寧夏、隴東、隴南、甘南等地。馬家窯文化時期,部落與部落之間的聯系已十分緊...[繼續閱讀]
民國初年,北洋政府統治下的甘肅,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各地軍閥為了各自的利益在清末舊驛道的基礎上整修或修建了一些大車道??傮w上,當時定西市境交通落后,運輸工具以馱畜為主,各縣有少量的木輪、鐵輪大車。民國12年(1923年...[繼續閱讀]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定西市公路交通事業揭開了歷史新篇章。在中國共產黨和各級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交通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和全市人民一道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投入到改變交通落后面貌的偉大事業中來,創造了前無...[繼續閱讀]
國道212線,是甘肅蘭州通往甘肅南部各縣和四川、重慶的主通道。全長1234公里,甘肅境內771公里,即原甘川公路,起自75公里處臨洮康家崖,經辛甸、臨洮、會川、車場、大草灘、岷縣,止于定隴交界哈達鋪,市境內全長246.5公里,其中臨洮、...[繼續閱讀]
國道213線,是連接甘肅臨夏、甘南及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一條通道,起自蘭州 ,終點云南景洪 ,全長2986.95公里,其中甘肅境內432公里,即原蘭郎公路,起點蘭州,經康家崖、臨夏、合作至郎木寺。蘭州至康家崖75公里與甘川公路重復,傳統上劃...[繼續閱讀]
國道309線,起自榮成,止于蘭州,全長2210.57公里,是山東榮城通往西北的大通道,甘肅境內547公里,基本沿北緯36度線布設。市境通過安定區白碌鄉羅興、中山梁村,向西經榆中、皋蘭、臨洮縣北部的康家梁、何家山進入蘭州市。兩段計長...[繼續閱讀]
國道310線,起自山東連云港,止于甘肅天水,全長1161.47公里,甘肅境內152公里。1998年,牛背至北道公路建成后,打開了甘肅東大門,通陜西關中不再繞道兩當。省交通廳決定將國道310線由天水北道延伸至定西巉口,形成一條穿越中部,溝通陜西...[繼續閱讀]
國道312線,起自上海,止于新疆伊寧,全長4736.46公里,橫穿甘肅全境,全長1623公里(鳳翔路口至星星峽)。定西市境,早期即原西蘭公路定西段,起自華家嶺冰地灣(460公里處),止于車道嶺高家渠(635公里處),全長175公里。1991年至1993年西蘭公路改...[繼續閱讀]
國道316線東起福州,西止蘭州,全長2355.88公里,甘肅境內段長590公里,其中通過定西市境長118.23公里,起自隴西楊家峴,經文峰、隴西、渭源、五竹至會川,會川至蘭州與國道212線重復。國道316線定西市境段由原會隴公路和定天公路一段組成...[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