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大綱分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形勢和任務,提出并闡述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強調落實這些發展理念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思路、...[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十三五”規劃大綱分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形勢和任務,提出并闡述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強調落實這些發展理念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思路、...[繼續閱讀]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就是要為人民提供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自然生態環境是人類生產生活的物質基礎,我們必須把綠色和生態提高到根...[繼續閱讀]
編制綠色資源資產負債表是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抓手,有利于以行之有效的體制機制,進一步把綠水青山保護好、利用好、經營好。編制地區或城市的綠色資源資產負債表,大膽創新,積極探索,把綠色資源資產負債表納入生態文...[繼續閱讀]
2016年是中國“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未來五年是我國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時期。中國各省市、各地區必須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在保持本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努力實現本地區各項指標的...[繼續閱讀]
經濟活動對資源的影響主要是通過生產中吸收的資源投入來生產,對環境的影響主要源于生產過程所產生的污染物的排放,所以,分析資源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關鍵在于分析資源投入量和污染物排放的量。投入產出分析最早是由美國經...[繼續閱讀]
后續中國學者對列昂惕夫的投入產出表加以改進,如何對區域的“發展質量”進行評判成了學者們一直不懈努力而又沒有取得重大理論突破的科學難題。1996年中國科學院牛文元、美國學者哈瑞斯(W.Harres)和布朗(L.Brown)提出了基于可持...[繼續閱讀]
“自然條件與環境治理系統”是區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條件”。任何一個社會,不管處在何種發展階段,如果不能保證這個最基礎的支持系統,就談不上滿足人類更高的需求。如果可以滿足(不僅是這一代人,還需考慮后代人,即要...[繼續閱讀]
“經濟條件系統”是反映一定社會經濟現象數量方面的名稱及其數值,地區經濟是地區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敖洕鷹l件系統”表明經濟發展中資源占用情況所反映出的經濟增長質量,是對經濟發展水平的總體度量,主要體現在生...[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