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記載,明朝時沙河鎮“枕岡帶河,居民數千家,商賈所聚,集以二、七、五、十為期,鎮多州民寄居”。明萬歷年間,由于寄居于沙河鎮的海州商民人數太多,贛榆縣知事樊兆程曾經征得州府的批準,凡是外來商民的申訴案件直接由縣府受...[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史料記載,明朝時沙河鎮“枕岡帶河,居民數千家,商賈所聚,集以二、七、五、十為期,鎮多州民寄居”。明萬歷年間,由于寄居于沙河鎮的海州商民人數太多,贛榆縣知事樊兆程曾經征得州府的批準,凡是外來商民的申訴案件直接由縣府受...[繼續閱讀]
沙河街西北嶺原有一座古剎,叫信香廟,富麗堂皇,飛檐翹角,朱梁畫棟,富有古樸典雅的民族色彩。每年農歷四月初八逢會,起初只不過是一些善男信女到廟里送香求福,一般農民為添置農具、交換牲畜到這里趕會。隨著沙河的經濟發展...[繼續閱讀]
抗日戰爭爆發,古城慘遭兵燹之禍。1938年農歷四月二十五,沙河街遭受了一次日本侵略軍的大規??找u,一天之內連續七次,每次三至六架飛機,進行輪番掃射和投彈,共投彈四五十顆,死傷三四十人,三條大街燒光兩條,大部分商店、作坊化...[繼續閱讀]
在沙河一度繁榮時期,有幾項民俗活動,也是遠近聞名的。耍龍燈:這項活動規模較大,用人較多,只好采取分戶負責的辦法。負責耍大龍的李家代代相傳,只要玩燈,他家就要演出大龍。這條龍需30多人排練一個多月。每次燈會要出3條龍、...[繼續閱讀]
光緒《贛榆縣志》載:從明泰昌年間(1620)至科舉結束(1903) ,沙河單孫、朱二姓貢生以上達25人,秀才就更多了。清代,幾乎村村有私塾,如邱廷浦、孫圣才等一生教書,聞名鄉里。張克勤(1853—1938) ,字銘齋,沙河鎮城子村人,少年時就學于名師...[繼續閱讀]
沙河鎮在抗戰前經濟一度繁榮的同時,盜匪、流氓、暗娼、黑市活動也很猖獗。20世紀初就有大煙(鴉片)館,30年代又流行“老?!?海洛因)。不少人因抽大煙、吸“老?!?不僅傾家蕩產,而且淪為廢人、罪人。顏小鶴幼年喪父,15歲開始...[繼續閱讀]
朱篷口是龍王河的入???。上游源于山東莒南縣文疃鄉,河道四季暢通。每年夏季山洪沖刷過后,使港底水深,航道寬闊,常年50噸帆船往返暢行,大汛潮時300噸貨輪亦能進出,群眾稱為不淤之港。其港口名稱的由來,是因為這里的帆篷皆用...[繼續閱讀]
海頭在清光緒年間已成為繁華的小型城鎮,民間曾有“小上?!薄岸嗫凇敝Q,市容整潔美觀,商家鱗次櫛比。中心街道從北往南、自東到西全系出檐瓦房,并有閣樓十多處。萬泰的樓房系江南工匠所建,在鎮上獨具一格;聚和、東義茂...[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