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是全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世界觀基礎,在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革命相結合的過程中,認真研究和推進辯證唯物主義始終是黨和黨所領導的哲學工作者的重大理論任務。在新中國,這種研究工作從時間上大體可...[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概況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是全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世界觀基礎,在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革命相結合的過程中,認真研究和推進辯證唯物主義始終是黨和黨所領導的哲學工作者的重大理論任務。在新中國,這種研究工作從時間上大體可...[繼續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美學研究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新中國成立初期到“文化大革命”前為第一階段。50年代中期,以批評朱光潛在建國前的美學思想為觸發點,展開了美學大討論。據不完全統計,參加討論的近百人,發表文...[繼續閱讀]
50年代,倫理學在我國曾被當作偽科學取消。1960年經教育部批準,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大學先后籌建了倫理學教研室(組)。當時,中國科學院哲學所的李奇,中國人民大學的羅國杰,北京大學的馮定、張岱年、周輔成,以及華東師師范大學的...[繼續閱讀]
早在17世紀,我國就出現了李之藻翻譯的國外邏輯著作《名理探》。本世紀初,嚴復又部分翻譯了英國穆勒的《邏輯體系》,譯名為《穆勒名學》,其后還陸續出版了其它一些西方邏輯著作的譯本,我國一些學者也開始著書介紹西方邏輯...[繼續閱讀]
新中國成立30多年來,我國的自然辯證法研究經歷了曲折的發展過程,但總的說來,它是在不斷深入發展,已成為辯證唯物主義哲學中一門獨特的、包括眾多研究方向的學科。自然辯證法研究在新中國的發展,大體上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繼續閱讀]
我國從近代以來,一些學者在宗教研究,特別是在佛教、道教的研究方面已做出不少成績,如楊文會、歐陽漸、呂澂在佛典整理和佛教研究方面,湯用彤在印度佛教史和中國佛教史的研究方面,陳垣在佛、道二教和伊斯蘭教、基督教的研究...[繼續閱讀]
發展概況從世界范圍講,宗教學成為一門人文科學不過是近百年的事。19世紀下半葉,一些資產階級學者逐漸不再以信仰主義作為不可動搖的前提,而是從學術的角度來研究宗教。初期,這些學者僅是站在歐州基督教傳統觀點上對其他宗...[繼續閱讀]
建國以來,佛教研究逐漸擺脫神學的束縛,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研究方法逐漸被研究者認識和運用。從1949年至1979年30年間(除去10年浩劫中幾近空白之外),在全國65種雜志和29種報紙上,共發表佛教論文700多篇,其中一部分具有較...[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