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祖中統元年(1260)發行中統元寶交鈔,在當時是元代全國統一的合法貨幣(見圖7-1)。至元二十四年(1287)又發行至元通行寶鈔(見圖7-2)與中統鈔一起流通。順帝至正年間又發行至正元寶交鈔,但不久元朝就滅亡了。元代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世祖中統元年(1260)發行中統元寶交鈔,在當時是元代全國統一的合法貨幣(見圖7-1)。至元二十四年(1287)又發行至元通行寶鈔(見圖7-2)與中統鈔一起流通。順帝至正年間又發行至正元寶交鈔,但不久元朝就滅亡了。元代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繼續閱讀]
明代貨幣制度復雜。明初沿用舊制,用鈔不用錢,禁止民間用銀交易。后改為錢鈔并用,鈔為主、錢為輔。再后來因鈔票貶值,白銀成為主要通貨。洪武八年(1375)實行紙幣本位制度,設寶鈔提舉司,立鈔法,發行大明通行寶鈔(見圖10-1),與銅錢...[繼續閱讀]
清政府第一次發行紙幣是順治八年(1651)發行的順治鈔貫;第二次是咸豐三年(1853)發行的戶部官票和大清寶鈔;第三次是光緒三十一年(1905)發行的大清戶部銀行鈔票。順治鈔貫發行數額少,流通時間短。它的發行主要是為籌措軍費,發放軍...[繼續閱讀]
在順治鈔貫發行后近二百年時間里,清政府都未曾發行過官方紙幣,但民間紙幣早已流通市面。道光十八年(1838)六月二十五日,山西巡撫申啟賢在奏折中提到:“溯查嘉慶八、九年間,每銀一兩易錢八九百文,彼時錢票流行已久,銀價并不因...[繼續閱讀]
鴉片戰爭前后,甘肅財源枯竭,幣制混亂。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甘肅曾受命派遣大量士兵赴江浙作戰,太平天國革命爆發后,省內各地人民又相繼起義,統治者調兵遣將進行鎮壓,軍政開支空前增加。鴉片戰爭之后,清政府再無力顧及邊陲,致...[繼續閱讀]
近代甘肅的金融業,既包括新式的銀行、信托、保險業,也包括源于古代銀錢業的銀號、錢莊、票號和當鋪等。鴉片戰爭后,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得到了一定發展,甘肅的金融領域發生了一系列變化。一方面,舊式銀錢業走向衰落;另一方面...[繼續閱讀]
(一)寧夏建省前的地方紙幣順治四年(1647),清政府題準甘肅省在寧夏府設錢局鼓鑄順治通寶,這也是寧夏府的首次鑄錢。鴉片戰爭后,甘肅省年需浩繁,財政協濟日減,庫款支絀。咸豐三年(1853)八月陜甘總督易棠奏:“臣伏思設立官錢鋪,以...[繼續閱讀]
1949年前的青海,長期處在單一的農牧業自然經濟階段,商品交換極不發達,經濟十分落后,城鄉交流異常閉塞,貨幣使用范圍狹小。幣制繁雜、興廢無常,金融業曲折發展且極不穩定。很長時期內農村與牧區的商品交換,主要用古老的以物易...[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