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鳳凰山,位于遼西朝陽市城區東部4 km 處,南起東經120° 46′、北緯41° 51′,北至東經120° 56′、北緯41° 60′,占地50 多平方千米,最高峰海拔660 m,包括龍山、鳳凰山和麒麟山等多個山體。相傳前燕的建立者慕容皝于公元341 年從棘城...[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朝陽鳳凰山,位于遼西朝陽市城區東部4 km 處,南起東經120° 46′、北緯41° 51′,北至東經120° 56′、北緯41° 60′,占地50 多平方千米,最高峰海拔660 m,包括龍山、鳳凰山和麒麟山等多個山體。相傳前燕的建立者慕容皝于公元341 年從棘城...[繼續閱讀]
野外科學考察是課題研究的基礎工作,而且是件非常艱苦的勞動,要想更多地發現化石和掌握它們的分布規律需要沿著天然的地質剖面向上攀登,多數考察路線是沒人走過的路,且有的地方非常陡峭,存在潛在的危險??疾礻爢T首先要不怕...[繼續閱讀]
因為我們的課題是對鳳凰山和麒麟山地質構造和化石種類進行比較研究,所以第二次考察的目標是麒麟山。2015 年6 月科考隊第一次考察麒麟山,在北洼村東沿著山體西側向斜坡(斷層) 的登山小路上山,路雖然比較陡,但不算險。沒走多遠...[繼續閱讀]
(1) 澄江動物群的發現及其意義。1984 年7 月1 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侯先光在云南澄江縣帽天山發現了“納羅蟲”(圖2.12) 化石,向人類揭示沉睡了5.3 億年的寒武紀早期世界,從此中國云南玉溪澄江帽天山聲名鵲起...[繼續閱讀]
白天瑩教授和劉守華教授在云南澄江生物群化石產地進行了4 天的考察(圖2.13),參觀展品、收集資料和野外考察采集相結合,從澄江生物群比較典型的動物化石(圖2.14) 形態結構可以看出澄江生物群的動物門類多、進化水平高等。通過從...[繼續閱讀]
盡管我們初步判斷朝陽生物群比澄江生物群年代要早很多,那么一定比凱里生物群年代更早,白天瑩和劉守華兩位教授對凱里生物群還是進行了非常嚴肅認真的科學考察。(1) 凱里生物群地質背景。凱里生物群化石主要產于貴州省黔東...[繼續閱讀]
2015 年7—8 月,在進行野外考察的同時我們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和中國地質科學院(北京) 聯系用同位素測定地質年代的事宜。測定地質年代最好的方法是同位素測定法,Ar-Ar、U-Pb 同位素定年法, Rb-Sr、Sm-Nd 和Re-Os 等時線測定地質年代...[繼續閱讀]
化石的地質年代這一課題的關鍵問題得到了基本的解決,接下來的任務更加明確,對霧迷山組地層進行重點考察研究。白云巖上分布硅質燧石結核和燧石條帶是鑒定霧迷山組地層的重要標志,地質大學教材和遼寧省區域地質志中對其論...[繼續閱讀]
朝陽生物群化石的發現:2007 年秋天,朝陽師范高等??茖W校的生物學教授白天瑩在對朝陽市區東側的麒麟山進行野外考察時首次發現,有許多巖石很像軟體動物化石但沒有貝殼,有些像體型較大的蠕蟲化石,進一步考察有些很像扁形動物...[繼續閱讀]
野外考察:野外考察是課題研究的基石,結合朝陽地質圖,兩年來課題組成員選擇了具有典型地質構造特征的18 條路線對整個鳳凰山和麒麟山脈進行了30 多次系統的科學普查和標記,獲得大量翔實的不同地質構造和化石分布情況的第一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