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著名采礦學家。1905年10月30日生。1931年畢業于海參崴遠東工學院。1953年當選為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1981年當選為院士?,F任蘇聯科學院資源綜合開發研究所分部主任。他學識淵博,著作豐富,主要有:《金屬礦床開采》、《礦...[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蘇聯著名采礦學家。1905年10月30日生。1931年畢業于海參崴遠東工學院。1953年當選為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1981年當選為院士?,F任蘇聯科學院資源綜合開發研究所分部主任。他學識淵博,著作豐富,主要有:《金屬礦床開采》、《礦...[繼續閱讀]
歐洲古代論述礦冶技術名著《論冶金》的作者,德國人,于1526年取得醫學博士學位。他長期在約希姆斯塔爾(Joachimsthal)等當時歐洲主要的采冶中心任城市醫生,并對礦山開采和金屬冶煉作了深入的實地考察,因此書中關于生產過程的敘...[繼續閱讀]
俄國冶金學家。1817年畢業于彼得堡礦業武備學校(彼得堡礦業學院的前身),在生產熟鐵的工廠里工作了近三十年。他對采礦、滲碳煉鋼都有創造性貢獻。1841年他發明浸蝕劑,揭示了大馬士革鋼的制作技術。阿諾索夫研究過各種元素...[繼續閱讀]
元素符號Ac,原子序數89,系錒系金屬。227Ac是235U放射系的成員,半衰期為21.773年,在鈾礦中的賦存量為每噸鈾0.15毫克。目前克量級錒的主要來源是用中子照射鐳,然后用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henoyltrifluoroacetone,TTA)-苯溶劑萃取法及離子...[繼續閱讀]
法國冶金學家。1882年就讀于巴黎礦業學院。埃魯采用德維爾(S.C.Deville)的電解熔融氯化鋁鈉(NaCl·AlCl3)復鹽制鋁法的原理,先利用純冰晶石(3NaF·AlF3熔體進行實驗,幾經失敗,后認識到溶體中必須加氧化鋁;1886年埃魯實驗成功,并取得...[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