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要素一般包括日照、氣溫、降雨、蒸發量、濕度和風等。(一)日照北部灣經濟區年總輻射量為377~461kJ/cm2,北海市和潿洲島超過502kJ/cm2,夏天的輻射量最大,冬天最小,春秋介于中間。大部分地區年日照時數超過1400h,沿海地區在1800...[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氣象要素一般包括日照、氣溫、降雨、蒸發量、濕度和風等。(一)日照北部灣經濟區年總輻射量為377~461kJ/cm2,北海市和潿洲島超過502kJ/cm2,夏天的輻射量最大,冬天最小,春秋介于中間。大部分地區年日照時數超過1400h,沿海地區在1800...[繼續閱讀]
(一)陸地水文特征北部灣經濟區境內有兩大水系,即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桂南沿海諸河水系,境內總流域面積42222km2,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349.6×108m3,占全廣西水資源總量的18.5%。主要河流有西江水系郁江流域的郁江干流、上游段右江及支...[繼續閱讀]
1992年5月,中央政府做出“要充分發揮廣西作為西南地區出海通道的作用”的戰略決策后,廣西加快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構筑了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公路主骨架和西江內河航道。經過幾年的建設,初步構建了西南地區出海出邊的3條大通道...[繼續閱讀]
北部灣,特別是廣西北部灣地區,正在進行著前所未有的變化。而廣西提出的泛北部灣地區經濟合作更是激起了千重浪,引起了國家乃至世界的注意。北部灣,未來中國-東盟經貿一體化的前沿陣地,必將在中國的經濟版圖上占據著極其重...[繼續閱讀]
(1)中山山地(1000~1400m):由元古宇、下古生界輕變質碎屑巖和巖漿巖及上古生界三疊系碎屑巖和中生界侏羅系“紅層”組成。受構造控制明顯,與構造線的走向大體一致;山高谷深,主要分布在大明山、十萬大山一帶。分布面積約753km2,約...[繼續閱讀]
(1)峰叢谷地:僅有小面積分布在隆安縣西部,分布面積約335.37km2,約占北部灣經濟區面積的0.8%。其主要地質災害是危巖、崩塌、巖溶塌陷。(2)峰叢、峰林谷地:主要分布在北部灣經濟區北部馬山、上林賓陽一帶,分布面積約4645km2,約占北部...[繼續閱讀]
根據構造運動,將經濟區構造發展史劃分為4個構造旋回,5次主要運動(表2-2)。表2-2 北部灣經濟區構造發展簡史1.廣西運動廣西運動發生于志留紀,運動持續到早泥盆世早期,褶皺回返,造成泥盆系普遍以角度不整合超覆于下古生界寒武系...[繼續閱讀]
北部灣經濟區內區域性斷裂主要有北西向的百色-合浦斷裂、南丹-博白斷裂,北東向的北海-岑溪斷裂、合浦-梧州斷裂、欽防-藤縣斷裂、小董-麻洞斷裂、愛店-上思斷裂、憑祥-桂林斷裂、西鄉塘-韋村斷裂。其分布見圖2-3,其特征見表...[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