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遜(LyndonB.Johnson)總統上臺后,于1964年簽署了《民權法案》。該法規定:“禁止在公共場所——旅館、飯店、運動場、劇院、公共圖書館等地點——實行種族隔離;授權司法部長對實行種族隔離的公共場所和公立學校向法院起訴;設立...[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約翰遜(LyndonB.Johnson)總統上臺后,于1964年簽署了《民權法案》。該法規定:“禁止在公共場所——旅館、飯店、運動場、劇院、公共圖書館等地點——實行種族隔離;授權司法部長對實行種族隔離的公共場所和公立學校向法院起訴;設立...[繼續閱讀]
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至少有1/4的人口沒有享受到戰后的繁榮,仍生活在赤貧之中。邁克爾·哈林頓(MichealHarrington)在《另一個美國》中認為越來越多的城市美國人正在陷入貧困。他認為美國現在是由兩個國家構成的:一個大部分是富人、...[繼續閱讀]
向貧困宣戰包括方方面面,如聯邦政府通過立法,擴大福利服務,向低收入人群發放住房補貼,改善衛生保健條件等,而教育則被視為消除貧困的關鍵。當時人們普遍認為,只有教育能打破“貧困循環”。沃爾特·赫勒(WaterHeller)在題為《美...[繼續閱讀]
《民權法案》第4款授權實施一項調查以測定美國公共機構中所有人教育機會均等的有效性。1966年,由霍普金斯大學社會學家詹姆斯·科爾曼(JamesS.Coleman)主持的調查的報告《教育機會平等》(也稱科爾曼報告)問世。經過大量的調查統計...[繼續閱讀]
戰后到20世紀60年代末,聯邦政府通過一系列法案,推動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其中重要的法案包括《退役軍人重新適應法》(1944)、《國防教育法》(1958)、《高等教育設施法》(1965)、《高等教育法》(1965)及其修正案(1968)等。聯邦政...[繼續閱讀]
社區學院是20世紀美國高等教育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社區學院的前身是作為高等教育第一階段(大學一、二年級)的初級學院,最早的初級學院創辦于1902年?!岸稹币郧?初級學院的培養目標主要是為大學本科三年級輸送合格學生,轉學...[繼續閱讀]
美國研究型大學是歐洲傳統和美國現實的完美結合。它形成于19世紀后半期,20世紀得到進一步發展?!岸稹逼陂g,一些研究型大學以項目方式參與到國防科研工作,在服務國家目標的同時,不僅促進了自身的發展,也使美國聯邦政府意...[繼續閱讀]
經過20世紀50~60年代的斗爭,美國黑人在追求教育平等的道路上已經取得了顯著成就。比如,1954年聯邦最高法院在布朗案”中推翻了自19世紀末期以來美國社會廣泛存在的“隔離但平等”的原則,使白人和黑人學生必須分別就讀于不同...[繼續閱讀]
20世紀60年代的民權運動促使更多的美國人開始對社會中習以為常的種族主義、男性主義等現象進行深刻反思。民權運動之后的10年是這些反思付諸行動并取得實質性成果的10年。除了以上所述的促進黑人學生教育平等方面的努力和收...[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