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使美國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在經濟上,美國于1941年3月通過了《租借法案》,美國工廠開始為同盟國生產戰備物資。戰爭爆發后,美國設立戰時生產委員會,使工業轉到為戰爭服務的軌道上。羅斯??偨y為1942年制訂了空前未有的生...[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戰爭使美國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在經濟上,美國于1941年3月通過了《租借法案》,美國工廠開始為同盟國生產戰備物資。戰爭爆發后,美國設立戰時生產委員會,使工業轉到為戰爭服務的軌道上。羅斯??偨y為1942年制訂了空前未有的生...[繼續閱讀]
戰爭也極大地刺激了美國科學的發展?!皯馉庨_始時,美國科學家在研究原子裂變、噴氣推進及火箭方面遠遠落后于德國人;他們也比不上英國人在噴氣推進、雷達及其他電子儀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盵1]為了應付戰爭的需要,加強對...[繼續閱讀]
戰時經濟的迅速發展,導致勞動力短缺。1941~1945年約有650萬婦女加入勞動大軍,遭受種族歧視的黑人也獲得了新機會。1941年6月總統羅斯福(FranklinD.Roosevelt)發布第8802號行政命令,成立公平就業實施委員會,把在國防工業的雇員中禁止種...[繼續閱讀]
戰爭對美國教育也產生了直接的影響。由于工作機會較多,戰時中小學在校生人數呈下降趨勢,如高中入學人數從1940~1941年的670萬人下降到1943~1944年的550萬人[1]。由于大批教師奔赴戰爭或進入薪水更高的企業,教師緊缺日益嚴重,質量...[繼續閱讀]
戰后,美蘇對峙導致“冷戰”局面的形成。美國在軍事、經濟、科技等戰線展開了激烈的全球競爭,這些都迫使教育作出相應的改革,如要求學校開設更多學術課程,更重視科學、數學課程,以培養出足夠的科學家與工程師,進而保持美國...[繼續閱讀]
戰后初期,為解決廣大青年適應戰后生活的要求,生活適應教育(lifeadjustmenteducation)觀點一度占據主導地位。這場運動源于美國教育總署職業教育處1945年舉辦的一次會議。會上,職業教育家查爾斯·普羅瑟博士(Dr.CharlesA.Prosser)提出“社區...[繼續閱讀]
“二戰”后,美國退伍軍人協會要求凈化學校、電影、廣播、電視中所有與共產主義沾邊的思想觀念。美國教育協會、美國教育全國委員會等組織均投入反共運動中,他們將所謂學術水平下降與共產主義分子對美國教育界的滲透聯系起...[繼續閱讀]
戰后美蘇兩大陣營之間的“冷戰”不斷升級。1957年10月蘇聯人造衛星成功發射,給美國朝野帶來巨大的震撼,加大了人們對“冷戰”的恐懼?!八坪踝C實了對美國在‘冷戰’中與蘇聯進行科技和軍事競爭失敗的擔憂。對用類似的飛行...[繼續閱讀]
《國防教育法》引發了戰后美國中小學第一次重要的課程改革運動。聯邦政府著手在數學、科學和現代外語領域開設全國課程。課程改革得到了哈佛大學前校長科南特(JamesB.Conant)的支持和推動。他在《今日美國中學》中全面提出了...[繼續閱讀]
美國自建國以來,就高舉民主、自由和平等的大旗,《獨立宣言》中的“人生而平等”家喻戶曉。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平等只是一個口號而已,美國種族間、男女間、貧富間遠未達到真正平等?!叭松降取敝炼噙m用于白種男性。179...[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