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兩次呼吸”?請簡述“兩次呼吸”的過程。2.什么是缺氧癥?簡述缺氧癥的類型,常發生的情境及主要癥狀。3.什么是有用意識時間?簡述其影響因素。4.什么是換氣過度?簡述其易發生的情境,主要癥狀及克服方法。5.人體在高空...[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1.什么是“兩次呼吸”?請簡述“兩次呼吸”的過程。2.什么是缺氧癥?簡述缺氧癥的類型,常發生的情境及主要癥狀。3.什么是有用意識時間?簡述其影響因素。4.什么是換氣過度?簡述其易發生的情境,主要癥狀及克服方法。5.人體在高空...[繼續閱讀]
(一)晝夜生物節律的含義人體的各種生理、生化功能,心理行為和反應以至細胞形態和結構等都具有節律性變化的特點,這種生物節律(Biologicalrhythm)是生物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中,在體內形成的一種近似鐘的機構,它能夠隨著時間的變化,調...[繼續閱讀]
人體的生理活動具有一定的節律性,一旦這種節律與外界變化不同,便會影響人的活動能力,就可能出現晝夜節律擾亂(Circadianrhythmdisorder)。飛行員的向東或向西的跨時區飛行、夜間飛行,是造成這種情況的典型事例。晝夜生物節律的形成...[繼續閱讀]
(一)時差與時差效應的含義時差(TimeDifference)是指不同時區地方時之間的差別。地球每繞地軸自轉一周完成一個轉動周期,歷時24h。隨地球自轉,一天中太陽東升西落,太陽經過某地天空的最高點時為此地的地方時12點,因此,不同經線上具...[繼續閱讀]
科學應對時差效應,首先要能夠正確認識和接納時差可能給人體所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進而采取措施積極應對。其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科學安排作息時間??茖W安排作息時間,至少需要考慮3方面因素的影響:跨越時區數、飛行方向和過...[繼續閱讀]
月節律(LunarRhythm)是指有機體生理與心理功能會隨著月份的變動而呈現節律性變化的現象。19世紀末,奧地利心理學家H.Swoboda和德國內科醫生W.Fliess通過長期的臨床觀察發現,人類存在著以出生日算起的體力盛衰周期和情緒波動周期。此...[繼續閱讀]
睡眠是一種主動過程,通過睡眠,使疲勞的神經細胞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精神和體力得到恢復。作為有機體節省能量的機制之一,睡眠是人類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生理活動,占人生近1/3的時間。睡眠是消除身心疲勞、恢復體力、促進生長發...[繼續閱讀]
睡眠時同樣存在生物節律。根據腦電波和生理表現,可以發現人從清醒到入睡的整個過程中,人的腦電波有著不同的變化。在90~100min的時間內會經歷一個有5個不同階段的周期(見圖4-4)。通過腦電圖(Electroencephalogram,簡稱EEG)可以精確顯...[繼續閱讀]
1.睡眠缺失與睡眠剝奪睡眠缺失是指正常的睡眠習慣遭到干擾、破壞或沒有能夠睡足通常的時數,睡眠剝奪則是指整夜或幾夜一點沒睡,睡眠全部喪失。一般來說,絕大多數飛行員偶有通宵達旦飛行,出現睡眠剝奪,更多會面臨睡眠缺失的...[繼續閱讀]
根據影響睡眠質量、導致睡眠缺失的可能原因,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措施和方法,幫助提高睡眠質量、補足睡眠缺失。1.科學飲食清淡飲食有助于睡眠,高蛋白食物有助于使個體保持清醒,多食高碳水化合物食品能促進睡眠。尤其是有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