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以后,以風電等新型非化石能源加快發展為特征,世界范圍內掀起了清潔能源大規模發展的新浪潮,各國紛紛研究未來較高比例的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的可行性與發展路徑等問題,其核心是圍繞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優化擴展電...[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進入21世紀以后,以風電等新型非化石能源加快發展為特征,世界范圍內掀起了清潔能源大規模發展的新浪潮,各國紛紛研究未來較高比例的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的可行性與發展路徑等問題,其核心是圍繞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優化擴展電...[繼續閱讀]
研究方法總體由三部分內容構成:①首先通過多區域電源擴展優化模型GESP-Ⅲ,優化確定各水平年非化石能源發電發展規模及布局和其他類型電源規模及布局。電源優化規劃確定的開發方案作為可再生能源消納方案計算的輸入條件。②...[繼續閱讀]
(1)優化電力系統規劃方案,包括水平年非化石能源發電及其他電源規劃方案、跨區電網規劃方案。多區域電源優化規劃流程如圖3-3所示,首先輸入電力系統規劃計算分析所需的邊界條件和參數(詳見附錄Ⅱ),包括電力需求及負荷特性、已...[繼續閱讀]
基于一般均衡理論構建的CGE模型(其理論基礎參見附錄Ⅵ),其主要特點是能夠定量解析所有經濟主體在市場中相互作用的綜合結果,研究其中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關系。無論是外生沖擊還是政策變動,只要影響了某經濟主體...[繼續閱讀]
電網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基礎設施,電網的發展與國民經濟其他部門存在著廣泛、多層次的直接或間接聯系。利用投入產出模型,定量分析電網建設投資對我國經濟增長、社會就業及相關部門產出的影響程度。投入產出模型是綜合考...[繼續閱讀]
能源發展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總體由能源基礎數據、分析性指標和評價性指標三個層次指標構成,具體如圖3-8所示。通過發展情景的構建,確定能源基礎數據,測算分析性指標,對能源發展質量從協調可持續角度進行綜合評價。各項指標的...[繼續閱讀]
1.資源及分布我國水力資源豐富,總量位居世界第一。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05年發布的我國水力資源復查成果,我國大陸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在1萬千瓦及以上的河流共3886條,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年電量6.08萬億千瓦·時,平均功率...[繼續閱讀]
1.資源及分布(1)資源儲量。到目前為止,我國已勘察和探明的鈾礦資源省份主要集中在遼寧、內蒙古、新疆、江西、湖南、廣東等地,尚有近50%的鈾礦地質勘察可查面積,潛在總量較大,前景廣闊。我國至今已探明大小鈾礦300多個,證實了...[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