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江三角洲腹地有零星出露,如廣州白云山、帽峰山,以及順德等地。在珠江三角洲外圍有大片分布,如新興、博羅、增城和東莞等地,巖性以青灰、灰白、褐黃色石英片巖、長石石英片巖及云母片巖為主,偶夾灰色大理巖薄層,出露總...[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在珠江三角洲腹地有零星出露,如廣州白云山、帽峰山,以及順德等地。在珠江三角洲外圍有大片分布,如新興、博羅、增城和東莞等地,巖性以青灰、灰白、褐黃色石英片巖、長石石英片巖及云母片巖為主,偶夾灰色大理巖薄層,出露總...[繼續閱讀]
廣泛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周緣地區:東部博羅、惠陽,北部肇慶、四會、清遠和龍門,西部新興、云浮、高明、鶴山、開平、恩平和臺山,南部江門一帶均有出露,統稱為八村群。巖性以石英砂巖為主,含鐵砂巖較發育,與下奧陶統新廠組呈整...[繼續閱讀]
出露于珠江三角洲周緣地區:高要、開平、臺山、惠陽和河源等地,主要為淺海碎屑巖建造,下統稱新廠組及黃坑組,中統稱長坑水組,中上統稱龍頭寨群。巖性以粉砂質頁巖、頁巖、硅質頁巖和炭質頁巖為主,龍頭寨群中部發育灰巖。各...[繼續閱讀]
廣東志留系地層極少,但本區西緣高要、云浮仍有出露,高要祿步一帶的下志留統連灘組以黃色和黃褐色粉砂質頁巖、灰黑色條帶狀頁巖與粉砂巖組成的韻律為主,中部灰黃褐色含礫石英細砂巖及含礫粉砂巖,厚達1866m。中志留統在高要...[繼續閱讀]
泥盆系在區內及周緣有廣泛分布。主要發育中統上部及上統。在廣州、花都、肇慶、高要、中山、臺山、恩平、新會、清遠和龍門等地均有分布。中泥盆統鼎湖山群,為河流-濱海和內陸山間盆地的碎屑建造,局部有火山噴溢的堆積物...[繼續閱讀]
分布于廣州及其北面相鄰的花都(廣花平原)、肇慶、三水、云浮、開平、恩平、龍門、新豐、從化、惠陽、博羅和深圳等地。大多出露比較零散,珠江三角洲腹地少見。下石炭統分為下部巖關階、上部大塘階。巖關階由龍江組和劉家...[繼續閱讀]
主要分布于廣州、南海、花都、肇慶、三水、臺山、開平、恩平、龍門和新豐等地,珠江三角洲腹地少有出露。分為上下兩統,每統兩階。下二疊統本區為棲霞階棲霞組,俗稱棲霞灰巖,巖性以正常的淺海相碳酸鹽巖類為主,局部夾泥質巖...[繼續閱讀]
三疊系劃分下、中、上三統。1.1.8.1下三疊統在本區主要分布在廣州、南海、高要、高明和恩平等地。珠江三角洲腹地出露很少。地層稱為大冶群,為淺海碳酸鹽巖及碎屑巖建造。巖性為淺灰-灰色薄層灰巖、泥灰巖和泥巖互層。厚度...[繼續閱讀]
侏羅系分為下、中、上三統。1.1.9.1下侏羅統分為金雞組和橋源組。區內主要為金雞組,分布于廣州、開平、恩平等地。以海相碎屑巖為主,巖性為灰白色、灰紫色長石石英砂巖、泥質粉砂巖、泥質頁巖夾煤層等,厚度大于200m。橋源組見...[繼續閱讀]
白堊系遍布廣東全省,以斷陷盆地形式沿主要斷裂帶展布,區內同樣如此。在白堊紀時,珠江三角洲總體上是一個大盆地,具體可分為東莞、三水和新會3個盆地,地面廣泛出露白堊系。第四系覆蓋下的基底面積更是廣大。白堊系分為上、...[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