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革命烈士陵園紀念碑位于同心縣城豫海北路東側烈士陵園內?!?954年10月修建的同心縣烈士陵園。1936年,為鞏固與擴大革命根據地和迎接紅二、四方面軍北上,中共中央在紅軍東征山西返回陜北后,又決定組建中國人民紅軍西方野...[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同心革命烈士陵園紀念碑位于同心縣城豫海北路東側烈士陵園內?!?954年10月修建的同心縣烈士陵園。1936年,為鞏固與擴大革命根據地和迎接紅二、四方面軍北上,中共中央在紅軍東征山西返回陜北后,又決定組建中國人民紅軍西方野...[繼續閱讀]
豫旺之名始于元代初年,古鎮隨之筑城建制。其地理北達寧靈,南抵平固,東接環慶,西憑海同,歷代為屯兵布防、商賈通衢之重鎮。今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同心縣東南隅,距縣城72公里。1936年5月初,紅軍東征回師陜北后,為繼續貫徹毛澤東...[繼續閱讀]
陜甘寧省豫??h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會舊址即今寧夏同心清真大寺,是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而且是《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圖集》中寧夏唯一的一個?!?936年10月20日陜甘寧省豫??h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會在同心清真大寺召...[繼續閱讀]
★1936年10月朱德為傅連暲、陳真仁主婚,此為結婚地舊址。在紅軍長征途中,陳真仁被派到由傅連暲所在的中央衛生所工作,當時衛生所隨紅軍總司令部行動。陳真仁在傅連暲身邊工作,逐漸加深了對他的了解。傅連暲從外國教會辦的一...[繼續閱讀]
豫旺古城位于同心縣城東南72公里的豫旺鎮,東西有兩座較大的山,是豫旺古城的天然屏障。南北又有兩條山水溝。古城平面呈長方形,原有東、南、北三門,現只有北門尚存?!镟囆∑脚c部分政治工作干部合影。1936年,紅軍一軍團北上抗...[繼續閱讀]
吊堡子紅軍西征總指揮部舊址在今同心縣王團鎮吊堡子村,原址土堡子猶在,堡內房屋拆毀,無紀念場館?!?936年9月1日,西征紅軍總部從豫旺轉移到同心縣吊堡子。1936年6月21日,西征紅軍在包圍了豫旺縣城下馬關的同時,分兵解放了王團...[繼續閱讀]
豫旺軍民歡迎斯諾、馬海德聯歡大會舊址位于同心縣預旺鎮南塬,當年搭建的木質主席臺早已拆除,現在沒有標志,沒有紀念場館?!?936年8月西征紅軍在豫旺堡的土照碑前召開歡迎斯諾、馬海德軍民聯歡會。1936年8月初,斯諾和馬海德在...[繼續閱讀]
紅軍西征總指揮部舊址位于今同心縣豫旺鎮,原址已拆毀,現無標志、無紀念場館?!锛t一方面軍紅二師在豫旺的指揮部駐地舊址?!锛t一方面軍和紅二師部分領導人。右一:楊得志,紅二師師長;右二:陳光,紅一軍團副軍團長;右四:朱瑞...[繼續閱讀]
紅城水娘娘廟位于同心縣下馬關、下垣大隊交界處的堡子西側。其廟坐西向東,建筑小巧玲瓏,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娘娘廟內有重要的革命遺跡。1936年,西征紅軍來到這里時,曾利用娘娘廟宣傳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抗日主張,并在西墻壁畫...[繼續閱讀]
★下馬關。豫旺縣政府所在地。紅十五軍團指揮部駐地舊址。紅十五軍團指揮部駐地舊址在同心縣下馬關鎮古城南門箭樓,城門保護基本完好,箭樓拆毀。1936年6月21日,紅十五軍團七十五師兵臨下馬關城。下馬關是豫旺縣政府所在地...[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