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麥需肥特征小麥每形成100千克籽粒,需從土壤中吸收氮素2.5~3千克,磷素(P2O5)1~1.7千克,鉀素(K2O)1.5~3.3千克,氮、磷、鉀比例為1:0.44:0.93。由于各地氣候、土壤、栽培措施、品種特性等條件不同,小麥產量也不同,因而對氮、磷、鉀...[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1)小麥需肥特征小麥每形成100千克籽粒,需從土壤中吸收氮素2.5~3千克,磷素(P2O5)1~1.7千克,鉀素(K2O)1.5~3.3千克,氮、磷、鉀比例為1:0.44:0.93。由于各地氣候、土壤、栽培措施、品種特性等條件不同,小麥產量也不同,因而對氮、磷、鉀...[繼續閱讀]
(1)玉米需肥特征玉米植株高大,是高產作物,對養分需求比較多。玉米全生育期所吸收的養分,因種植方式、產量高低和土壤肥力水平高低而異。每生產100千克玉米籽粒,需從土壤中吸收氮素(N)2.68千克,五氧化二磷(P2O5)1.13千克,氧化鉀(K...[繼續閱讀]
(1)水稻需肥特征水稻為了正常生長發育需要吸收各種營養元素,除必需的16種營養元素之外,對硅元素吸收較多。各種元素有其特殊的功能,不能相互替代,但它們在水稻體內的作用并非孤立,而是通過有機物的形成與轉化得到相互聯系。...[繼續閱讀]
(1)大豆需肥特征大豆是需肥較多的作物,因為形成蛋白質和脂肪等營養物質需要大量的營養元素,尤其是氮、磷、鉀。每生產100千克大豆,需吸收氮(N)5.3~7.2千克,磷(P2O5)1~1.8千克,鉀(K2O)1.3~4.0千克,與其他作物相比,大豆籽粒中氮、鉀含...[繼續閱讀]
(1)甘薯需肥特征甘薯是喜鉀作物,據研究,每生產1000千克鮮薯,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氮(N)3.5kg,磷(P2O5)1.8千克,鉀(K2O)5.5千克;氮磷鉀比為2:1:3。從全發育期需肥規律分析,苗期吸收養分較少,分枝結薯至莖葉旺盛生長期,吸收養分速度加快,吸收數...[繼續閱讀]
(1)馬鈴薯需肥特征馬鈴薯幼苗期吸肥量很少,發棵期吸肥量迅速增加,到結薯初期達到最高峰,而后吸肥量急劇下降。各生育期吸收氮(N)、磷(P2O5)、鉀(K2O)三要素,按占總吸肥量的百分數計算,發芽到出苗期分別為6%、8%、9%,發棵期分別為...[繼續閱讀]
(1)油菜需肥特征油菜對氮、磷、鉀的需要量比其他作物多。每生產100千克油菜籽需要吸收氮5.8千克,五氧化二磷2.5千克,氧化鉀4.3千克,氮磷鉀的比例為1:0.43:0.75。生產一單位重量產品,其需氮量為水稻的2.64倍、小麥的1.03倍,大豆的1.11倍...[繼續閱讀]
蘋果為木本多年生植物,根系入土深,壽命長,在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除了有生長周期外,還有生命周期,在生長過程中,對養分需求有一定規律。因此對蘋果進行施肥時,要了解它的需肥特性和特點,做到因樹因地合理施肥。(1)蘋果需肥特...[繼續閱讀]
(1)獼猴桃需肥特性對土壤條件的要求:獼猴桃適應溫暖較濕潤的微酸性土壤,最怕粘重、強酸性或堿性、排水不良、過分干旱、瘠薄的土壤。因此,可采取改土培肥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狀,為其生長創造最優生態環境。氮素營養與施肥...[繼續閱讀]
(1)番茄需肥特征番茄在不同生育時期對各種養分的吸收比例及數量不同。以氮素為例,幼苗期約占其需氮總量的10%,開花坐果期約占40%,結果盛期約占50%。在生育前期對氮、磷的吸收量雖不及后期,但因前期根系吸收能力較弱,所以對肥力...[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