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為喜溫喜濕植物,根系淺,應選擇富含有機質、透氣性好的壤土栽培,土壤應為弱酸性到弱堿性。(1)黃瓜需肥特征每生產1000千克黃瓜,需吸收純氮4千克,純磷3.5千克,純鉀5.5千克,氮磷鉀之比為1.2:1:1.5。氮、鉀肥的吸收利用率為45%~5...[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黃瓜為喜溫喜濕植物,根系淺,應選擇富含有機質、透氣性好的壤土栽培,土壤應為弱酸性到弱堿性。(1)黃瓜需肥特征每生產1000千克黃瓜,需吸收純氮4千克,純磷3.5千克,純鉀5.5千克,氮磷鉀之比為1.2:1:1.5。氮、鉀肥的吸收利用率為45%~5...[繼續閱讀]
一般作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元素有16種之多。即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鐵、硼、錳、銅、鋅、鉬以及氯等。根據植物需要量的不同,可將其分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需要量較多的元素有碳、氫、氧、氮、磷、...[繼續閱讀]
農作物正常生長發育需要吸收各種必需的營養元素,如果缺乏任何一種營養元素,其生理代謝就會發生障礙,作物不能正常生長發育,使根、莖、葉、花或果實在外形上表現出一定的癥狀,將會引起農作物減產,通常稱為農作物的缺素癥。...[繼續閱讀]
一般缺乏大量營養元素與缺乏微量元素的外部形態特征有明顯的差別。例如,氮、磷、鉀、鎂營養元素在作物體內具有再利用特點。因此,當作物缺乏這些元素時,它們可從下部老葉轉移到上部新葉而被再度利用,缺素癥往往首先從下部...[繼續閱讀]
缺氮型黃苗:氮肥不足時,幼苗矮小、細弱、直立,葉窄而短小,呈黃綠色;小麥根少而細長,分蘗晚而少,莖稈細,基葉發黃,葉尖干枯。葉色黃化由基部葉逐漸向上部葉片發展,最后下部葉枯死。成熟早,穗小粒少,千粒重低,導致減產,缺氮嚴重...[繼續閱讀]
氮是生成玉米蛋白質、葉綠素等重要生命物質的組成部分;玉米對缺氮反應敏感,首先表現為下位葉黃化,葉尖枯萎,常呈“V”字形向下延展。缺磷:植株瘦小,莖葉大多呈明顯的紫紅色,缺磷嚴重時老葉葉尖枯萎呈黃色或褐色,花絲抽出遲...[繼續閱讀]
水稻對營養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氮、磷、鉀,硅、鎂、硫、鈣的需要量較大;鐵、錳、鋅、硼、鉬微量元素也不可忽視。水稻的生長生育過程對養分平衡狀況較為敏感,任何一種營養元素的不足或過量都會對水稻的正常生長和產量形成以...[繼續閱讀]
大豆全生育期需氮量比相同產量的禾谷類多4~5倍。大豆缺氮植株生長矮小,分枝少,葉色淡,呈淺綠或黃綠,色澤均一,尤其是基部葉片先黃。大豆容易缺鉀,5~6片葉時即出現癥狀。中下位葉緣失綠變黃呈“金鑲邊”狀。老葉脈組織突出...[繼續閱讀]
氮是蛋白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若氮素供應不足,則甘薯老葉首先呈現缺綠,葉片數、分枝數減少,葉片縮小,節間縮短,葉片容易發黃早衰,進一步發展為老葉脫落,光合效能降低,嚴重影響產量。磷是甘薯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能促使根系發達...[繼續閱讀]
缺氮:開花前表現出植株矮小,生長弱,葉色淡綠,繼而發黃,到生長后期,基部小葉的葉緣完全失去葉綠進而皺縮,有時呈火燒狀,葉片脫落。缺磷:早期缺磷影響根系發育和幼苗生長;孕蕾至開花期缺磷,葉部皺縮,色呈深綠,嚴重時基部葉變為...[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