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埋對酶結構沒有影響,它是一種最好的酶固定化方法。在所有不同的酶包埋方法中,最廣泛使用的是凝膠溶膠技術[5,7,62]。溶膠凝膠劑是一種高度多孔硅材料,易于制備和優化(圖式2-5)。溶膠凝膠劑是一種化學惰性玻璃,能形成各種所需...[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包埋對酶結構沒有影響,它是一種最好的酶固定化方法。在所有不同的酶包埋方法中,最廣泛使用的是凝膠溶膠技術[5,7,62]。溶膠凝膠劑是一種高度多孔硅材料,易于制備和優化(圖式2-5)。溶膠凝膠劑是一種化學惰性玻璃,能形成各種所需...[繼續閱讀]
酶與載體共價結合的最大優點是能將酶緊密地固定。因此這種方式不會出現脫落導致失活的情況,而且固定化酶通??芍貜屠?。然而,其缺點是酶被化學修飾,這些修飾不總是易于實施,在絕大多數事例中,這種固定化方式不能針對所有...[繼續閱讀]
近十年酶的固定化技術已得到廣泛的研究[14]。系統研究了多種方法,并提高了酶的穩定性,從而用于嚴酷的非自然條件。有機溶劑、超臨界液體、離子液體(第5章與第8章)[83]不再是不可逾越的問題。同時,酶固定化有效地提高了酶的活...[繼續閱讀]
作者感謝所有的學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他們自愿致力于固定化領域的研究工作。在COSTD25執行期間,所有的鼓勵、認同和努力大大促進了本部分的研究工作。在此特別感謝L.Gardossi(Trieste),P.J.Halling(Strathclyde),L.T.Kanerva(Turku),E.Magner(...[繼續閱讀]
1Veum,L.andHanefeld,U.(2006)ChemicalCommunications,825-831.2Sheldon,R.A.,Arends,I.W.C.E.andHanefeld,U.(2007)GreenChemistryandCatalysis,Wiley-VCHVerlagGmbH,Weinheim.3McMorn,P.andHutchings,G.J.(2004)ChemicalSocietyReviews,33,108-122.4Faber,K.(2004)Biotransf...[繼續閱讀]
微結構反應技術在合成化學中體現出重要的優勢[1]。與傳統的宏反應器相比,微反應器除了可小型化、高通量優化反應過程外[1b],內部尺寸為數十或數百微米的微通道中非典型流體行為是一個特別的優勢和本質特征[1c,2]。液體流動是...[繼續閱讀]
近來的綜述系統地概括了用于化學分析的酶促微反應器[4]。因為本章的重點是生物催化合成,所以不會太多涉及分析應用,這些內容見參考文獻([4]和其中提到的參考文獻)。將微反應器用于酶高通量動力學特性的研究是本技術另一種很...[繼續閱讀]
研究人員研發了兩種不同的利用固定化酶的微結構反應器。如圖3-1(a)所示,第一種裝置是在適當的界面和溫度控制環境中用雙組分液態硅橡膠材料(SiloprenLSR4070)通過微型噴射模塑法制造微結構多通道平板,再進一步組裝而成。圖3-1以聚...[繼續閱讀]
Miyazaki和Maeda整理了在微通道表面固定化酶可以采用的有效方法[4a]。作者用戊二醛把微結構板上的氨基和酶的氨基交聯在一起,以達到固定化的目的。PDMS板上可用于連接蛋白質的表面積約有793mm2。由于涂布有γ-氧化鋁,所以難以精確判...[繼續閱讀]
圖3-3連續流動條件下測定固定化乳糖酶蛋白的活性[22]用產物濃度對滯留時間(τav)的線性關系的斜率來計算活性△CV/△τav,V是反應器體積。反應是在80℃,底物乳糖為600mmol/L的GPMR板上進行的。采用單個微反應板(V=24.5μL)。所含的酶活性...[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