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植物系統分類即采用植物分類學的經典方法,根據植物的形態及繁殖等特性的相似性來判斷其在進化上的親緣關系,并根據這種親緣關系的遠近將某一植物納入不同等級門、綱、目、科、屬、種的分類系統中。這種分類法較為科學、...[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按植物系統分類即采用植物分類學的經典方法,根據植物的形態及繁殖等特性的相似性來判斷其在進化上的親緣關系,并根據這種親緣關系的遠近將某一植物納入不同等級門、綱、目、科、屬、種的分類系統中。這種分類法較為科學、...[繼續閱讀]
根據雜草的營養方式,可將雜草分為異養型雜草和自養型雜草兩大類。1.異養型雜草 以其他植物為寄主,雜草已部分或全部失去以光合作用自我合成有機養料的能力,而營寄生或半寄生的生活,如菟絲子等。2.自養型雜草 可進行光合作用...[繼續閱讀]
為了制定化學防除雜草的策略,按照除草劑控制雜草的類別,可以把雜草分為三大類:禾草(禾本科雜草)、莎草(莎草科雜草)和闊葉草(闊葉類雜草)。其簡易區分方法如表1-1。表1-1 禾草、莎草和闊葉草的簡易區分方法...[繼續閱讀]
根據雜草對其生長環境水分及熱量的要求,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 水分 (1)水生雜草:或稱喜水雜草,主要為危害水田作物的雜草。據其在水中的狀態又可細分為以下幾種:沉水雜草,如金魚藻、菹草、苦草和矮慈姑;浮水雜草,如眼子菜、...[繼續閱讀]
雜草種類、密度、分布和生長狀況是雜草群落的四大構成因子。雜草種類決定雜草的群落性狀,由一種雜草構成的群落是純合群落,由多種雜草構成的群落則是混合群落。密度決定雜草群落的大小與強弱。每種雜草群落都有上限密度和...[繼續閱讀]
雜草群落的調查應選擇盡可能多的調查地塊,調查地塊在整個調查區域內盡量相對均勻分布,每個調查地塊采用倒“W”形9點取樣法,每點0.25 m2,詳細調查雜草種類、株數、株高及每種雜草的鮮草重,并詳細記錄調查地點、生育期、栽培方...[繼續閱讀]
在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響下,農田雜草群落不僅會在體積數量上隨季節和年份的變動而發生量的增減,而且在結構上也會發生質的變化。表現在群落中各物種的優勢度發生了變更,即群落演替。群落演替可以是內因自發的,也可以是外...[繼續閱讀]
1. 與小麥爭水、肥和光能等 雜草適應力強,根系龐大,耗費水肥能力極強。2. 侵占地上和地下空間,影響小麥光合作用,干擾小麥生長 雜草與小麥生長在一起,侵占小麥生長所需的空間,使田間郁蔽,小麥生長空間變得擁擠,莖葉不能舒展...[繼續閱讀]
我國冬小麥歷年種植面積在2 300萬hm2左右,春小麥在150萬hm2左右,分布遍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從廣東南部到黑龍江北部,由江蘇、浙江、山東至青藏高原和新疆,都有種植。雜草危害一直是影響小麥產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據統計,小麥...[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