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川劇參與節慶活動的重要節日。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端午節是川劇參與節慶活動的重要節日。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繼續閱讀]
城隍廟會是四川重要的祭祀活動。城隍廟會祭祀的城隍,是傳說中主管城市之神。在信奉者眼中,它是護衛百姓安全,保佑一方平安之神。城隍祭祀在明初期開始興盛。明初,朱元璋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為王、公、侯、伯四等,歲時還...[繼續閱讀]
四川地區從古至今有信仰敬拜戰國時期蜀地太守李冰的傳統。秦代奉敕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父子死后被尊為護佑一方水土的大神,巴渝鄉人向這對父子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收,把李冰父子稱為“川主”“川王”。在“川主會”的廟堂里...[繼續閱讀]
“老郎”是戲班供奉的戲神,每年有三次會期,分別在農歷正月、六月、十一月,皆為十一日。老郎,為所祀神名,俗傳即春秋時齊國政治家管仲,因其曾設女閭三百,為官妓之始作俑者。一說為唐玄宗,因玄宗愛好音樂舞蹈雜戲,樂妓本為梨...[繼續閱讀]
姜慶樓在蘆山縣城蘆陽鎮南街漢姜侯祠內,始建于北宋,是為紀念三國蜀漢大將軍平襄侯姜維而建造。建造時稱平襄樓,后改名為姜慶樓。蘆山在三國蜀漢時為漢嘉郡首府陽嘉縣治,為蜀之邊郡。傳為姜維屯兵守邊御羌、封蔭食邑和肝膽...[繼續閱讀]
捉旱魃圖像四川雖然處于西南盆地,但是三分之二的區域以丘陵山區為主,從古至今,干旱洪澇等自然災害多發。在舊時,因為自然科學的落后,人們對待干旱洪澇災害的認識跟今天有很大的差別,他們把很多自然災害的發生都理解為是鬼...[繼續閱讀]
“品仙臺”一名,是因為自貢神會戲而產生的,也是自流井一帶川劇活動的代稱,就是要從川劇界的凡人中品出戲中仙來。當時自流井在川劇界稱“井河”或“井幫”,廟會戲多,“川鹽濟楚”時期川劇演出盛極一時,因此出現了種種品戲...[繼續閱讀]
鎮江王爺一般認為是掌管河運與漁業的神,各省都有。鎮江王爺到底姓啥名誰,是何方神圣?說法比較多。甘肅隴東南黃河流域以楊四為常見,長江流域以楊泗將軍說較為常見,四川當地的信奉者以神話傳說中大名鼎鼎的二郎神楊戩為原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