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體的力學性能在加載與卸載條件下有本質的區別,一般來說,巖石本身在這兩種力學狀態下差別不大,但在含節理、裂隙等結構面的巖體中,由于卸載產生拉應力 (實際上加載也會產生拉應力),使結構面的力學性能發生本質變化,巖體質...[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巖體的力學性能在加載與卸載條件下有本質的區別,一般來說,巖石本身在這兩種力學狀態下差別不大,但在含節理、裂隙等結構面的巖體中,由于卸載產生拉應力 (實際上加載也會產生拉應力),使結構面的力學性能發生本質變化,巖體質...[繼續閱讀]
2.5.2.1 灌漿及錨固松弛巖體具有較好的可灌性,固結灌漿單位注入率、透水率隨灌漿次序的增加和孔深增加而遞減,淺表層巖體中大部分緩傾角裂隙已被充填,淺表層巖體的Vp值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低波速帶的巖體波速值明顯提高,離散...[繼續閱讀]
壩基開挖卸荷回彈主要表現在建基面淺部巖體,隨著大壩混凝土澆筑達到一定高度,孔口位移開始呈現壓縮趨勢 (圖2.5-40)。隨壩體澆筑高度繼續增加,壩基壓應力持續增加,由于壩體向上游倒懸,壩踵壓應力增加幅度較大,壩趾壓應力變化...[繼續閱讀]
壩基巖體在大壩運行過程中,長期承受壩體荷載及裂隙水的滲流作用。這些作用主要是改變了巖體的賦存環境,包括應力場和滲流場。2.5.4.1 應力場影響分析根據水庫蓄水至2014年10月 (已3次蓄水到正常高水位) 的應力-滲流仿真分析成果...[繼續閱讀]
綜合前期勘探資料、施工超前聲波檢測資料資料分析,天然狀態下建基面巖體質量以Ⅱ類巖體為主,占89.3%。由于開挖卸載,巖體中地應力場調整,導致建基面及其附近巖體中出現明顯的松弛現象,且隨開挖暴露時間的增長,松弛變形繼續發...[繼續閱讀]
巖體質量的動態過程,其誘因是工程因素作用,本質是應力場、滲流場的變化而導致巖體質量向劣化和部分恢復的方向發展和變化的過程。為了定量評價巖體質量劣化和恢復的程度,采用劣化系數β、恢復系數δ和離差系數η來衡量。其...[繼續閱讀]
2.6.2.1 巖體質量評價方法的發展20世紀70年代后,巖體質量分類的研究由定性到定量、由單因素向多因素方向發展。1973年Bieniawski提出了RMR分類系統,即 “巖體評分”,又稱地質力學系統,早期主要用于隧洞等地下洞室圍巖分類,目前也被逐...[繼續閱讀]
無論是在高地應力區還是低地應力區域,由于開挖卸載,巖體的松弛都不可避免地發生,漫灣水電站壩基開挖時,在卸載后可以見到回彈裂隙張開寬度隨卸載時間延長明顯加大的現象和大朝山水電站壩基開挖臺階棱角圓化的現象。錦屏、...[繼續閱讀]
控制巖體抗滑穩定的主要因素包括巖體結構特征、巖體強度、工程荷載 (地震荷載)和地下水滲透壓力,其中巖體結構特征和巖體強度是內在因素,工程荷載 (地震荷載)、地下水滲透壓力是外因。2.7.1.1 巖體結構小灣拱壩巖體以近SN向的...[繼續閱讀]
在壩基建基面巖體質量選擇和拱壩嵌深確定時,大壩建基面巖體和抗力體核心區域部位巖體主要為Ⅰ類、Ⅱ類巖體,但在右岸壩基高高程壩趾處分布有斷層F11,蝕變巖帶E1、E4+E5、E9蝕變巖體; 河床部位分布有E10蝕充巖體; 兩岸壩趾處局部...[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