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印刷術始終伴隨著文明進程留下了進步的軌跡,與指南針、造紙、火藥并稱為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對推動人類科學技術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印刷術和造紙術發明之前,文字主要靠刻畫、刻鑿、...[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在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印刷術始終伴隨著文明進程留下了進步的軌跡,與指南針、造紙、火藥并稱為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對推動人類科學技術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印刷術和造紙術發明之前,文字主要靠刻畫、刻鑿、...[繼續閱讀]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活字印刷術的是中國北宋時期的平民畢昇。史書上不見畢昇的生卒與經歷記載,據說是今浙江杭州人,與他同時代的沈括在著名的《夢溪筆談》卷十八中記載了他的發明:版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繼續閱讀]
木活字產生的確切年代和發明者目前無法考證,但1996年在寧夏賀蘭山拜蘭溝一座古代佛塔遺址中出土了西夏文經書《吉祥遍至□和本續》,經文化部組織專家在北京鑒定,確認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實物”,...[繼續閱讀]
1773年,乾隆皇帝下令在紫禁城武英殿設立修書處,想把從《永樂大典》中輯出來的大批逸書刊行于世。當時任《四庫全書》館副總裁、管理武英殿刻書事務的總管內務府大臣金簡,考慮到印行的書類很多,如果用雕版刻印,費財、...[繼續閱讀]
浙江是中國古代印刷技術的發祥地和印刷業的主要集中地,也是活字印刷的發明地和木活字印刷最初使用并廣泛傳播的地區。中唐時期,曾任越州(今紹興)知州的詩人元稹在為白居易《白氏長慶集》作的序中,就有越州刊刻該詩...[繼續閱讀]
1.瑞安東源王氏祖先與木活字印刷技術的淵源斗轉星移,世事滄桑。木活字這一印刷史上里程碑式的技術,曾在清代紅火一時,而后淡出人們的視野,在幾乎被人遺忘的百年之后,瑞安市平陽坑鎮的東源村,以祖籍福建安溪的王氏...[繼續閱讀]
1.木活字印刷技術與宗族譜牒文化的聯姻瑞安木活字印刷技術傳承至今,是借助于中國傳統的譜牒文化這一載體,用來印刷宗譜的。從木活字印刷的歷史看,盡管在明清兩代得到較多的應用,有如“武英殿聚珍版叢書”,“程甲本...[繼續閱讀]
木活字用材考究,瑞安的木活字都采用又韌又硬、上好的棠梨木。棠梨,學名“杜梨”,分布在我國華北、西北、長江中下游流域及東北南部,瑞安及周邊地區也有出產。杜梨的木色為土灰黃,木質細膩無華,橫豎紋理差別不大,...[繼續閱讀]
1.字盤由于木活字印刷宗譜需要譜師挑擔外出,流動工作,所以,瑞安的木活字儲字盤和撿字盤是合二為一的,既不像王禎的轉輪排字盤,也不采用武英殿笨重復雜的字柜形式。字盤用厚木板作底板,四周釘上木邊框,邊框上緣凸...[繼續閱讀]
1.印刷工藝印刷工藝采用的是傳統的刷印方式,工具有木制墨盤,在印版文字表面上刷墨的刷子和在紙張上刷印的刷子。木墨盤一尺見方,分為儲墨和勻墨兩格。在印版上刷墨的刷子俗稱“下刷”,下刷用棕絲扎成圓柱體,高約...[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