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西省山西省位于中國黃河中游、華北西部的黃土高原地帶,東鄰河北,西界陜西,南接河南,北連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省的地理坐標為北緯34°36′~40°44′,東經110°15′~114°32′。山西省東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西、南以滔滔黃...[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一、山西省山西省位于中國黃河中游、華北西部的黃土高原地帶,東鄰河北,西界陜西,南接河南,北連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省的地理坐標為北緯34°36′~40°44′,東經110°15′~114°32′。山西省東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西、南以滔滔黃...[繼續閱讀]
一、中部地區經濟總體運行水平分析圖1-20中部地區及各省的經濟運行水平變動區域經濟運行水平指標體系包括經濟規模指標、經濟結構指標、經濟速度指標和經濟效益指標四個部分,研究區域經濟運行水平可以從總體上把握區域經濟...[繼續閱讀]
本報告所稱謂的經濟推動能力主要指區域經濟發展的潛在能力、累積能力等,按照宏觀經濟學理論,我們選取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地方財政收入、外貿依存度四個指標來對中部地區及各省的經濟推動能力進...[繼續閱讀]
一、中部地區人口與人力資源(一)中部地區人口發展狀況近年來,中部地區與全國一樣,總人口數量增長趨勢減緩(見表1-26和圖1-28),與此相對應的是人口自然增長率變化基本上都是下降的(除湖北、湖南以外),尤其是河南、江西兩省的人...[繼續閱讀]
一、中部地區社會發展水平分析(一)中部地區社會發展水平綜合分析圖1-35反映了整個中部地區的社會發展水平變動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整個中部地區的社會發展水平在5年間呈現倒“U”型變化態勢,首先由2002年的49.00上升到2005年的...[繼續閱讀]
一、中部地區科技發展總體水平分析圖1-46中部地區科技發展水平變化比較科技發展總體水平實質是科技創新實力的反映,是指在現有科技發展環境和條件下,通過科技資源的投入和活動而顯現出來的發現、發明和創造,并轉化成社會經...[繼續閱讀]
一、中部地區科技創新能力總體分析科技創新能力是一個地區將知識轉化為新產品、新工藝、新服務的能力。區域科技創新能力體系為一個區域內有特色的、與地區資源相關聯的、推進創新的制度網絡,其目的是推動區域內新技術或...[繼續閱讀]
將區域科技發展水平(實力)和區域科技創新能力通過層次遞加得到區域科技發展的綜合評價。實質上區域科技發展綜合評價指數包含了兩部分:一是區域科技實力方面的,可以看成是狀態方面;二是區域科技創新能力,亦即科技創新潛力...[繼續閱讀]
本章中的資源是指自然資源,它是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類利用并產生經濟或社會價值的自然條件。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自然資源定義為:在一定的時間、地點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以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自然環境因素和條...[繼續閱讀]
本報告中資源支撐能力是指支撐區域經濟發展的自然資源承載力,由于自然資源種類較多,并且隨著技術發展,不同資源的利用方向和程度是不同的,這里為了評價的方便,只選取土地資源承載力指數和水資源承載力指數兩個指標來考察。...[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