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于內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之間的河西走廊,作為古“絲綢之路”和現代“歐亞大陸橋”的咽喉通道,總面積為2763.10萬hm2,全區轄嘉峪關、酒泉、張掖、金昌和武威5市,總人口480萬,是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和畜牧業生產基地,也是重...[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介于內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之間的河西走廊,作為古“絲綢之路”和現代“歐亞大陸橋”的咽喉通道,總面積為2763.10萬hm2,全區轄嘉峪關、酒泉、張掖、金昌和武威5市,總人口480萬,是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和畜牧業生產基地,也是重...[繼續閱讀]
(一)有利條件土地資源豐富。河西地區共有土地面積2763.10萬hm2,其中耕地面積63.5萬hm2,占總土地面積的2.3%,占甘肅省耕地面積的18.23%,其中水澆地50.2萬hm2,占全省灌溉面積的53.81%,人均占有耕地0.13hm2,高于全國的0.07hm2,這里是發展農業的重...[繼續閱讀]
(一)河西走廊農業開發歷程1949年以來,先后對河西進行過兩次大規模農業開發,一次是1978年以前以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為主要內容的農業開發,為河西建成全國重要商品糧基地奠定了基礎;另一次是改革開放以后以“兩西”建設為主要...[繼續閱讀]
(一)可持續現代農業的內涵可持續發展在干旱區綠洲已不僅僅是個理論話題,而是切切實實的行動綱領。綠洲的可持續發展不同于其他區域的可持續發展,有其自身的科學內涵,主要表現在:第一,綠洲經濟處于持續協調的發展,生產力水平...[繼續閱讀]
河西走廊嘉峪關、酒泉、張掖、武威和金昌五市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060.66億元,較上年增長12.31%。其中,第一產業完成166.62億元,增長6.88%;第二產業完成583.34億元,增長13.33%;第三產業完成310.7億元,增長13.31%。人均GDP達到21642.11元(折合3116...[繼續閱讀]
(一)嘉峪關1.綜合全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60.05億元,由上半年下降2.1%逐步回升為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完成2.28億元,增長11%;第二產業完成126.24億元,增長9.6%;第三產業完成31.53億元,增長11.3%。人均GDP達到76087元(折合11143美元),增...[繼續閱讀]
改革開放以來,甘肅省農村交通運輸事業在甘肅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交通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農村交通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為改善農村通行條件、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繁榮甘肅省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社會主義新...[繼續閱讀]
改革開放以來,河西五市的郵電通信業保持了快速發展,郵政從傳統步入現代,業務量持續增長,電信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構建起了全方位、多層次、多方式的網絡體系,滲透到了國民經濟的各個行業和各個領域,加快了工業化和信息化進...[繼續閱讀]
[1]樊懷玉,鮮力群.甘肅年鑒2009.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2]鮮力群.甘肅農村年鑒2009.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3]2008年武威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4]2008年涼州區、民勤縣、古浪縣、天??h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5]2008年...[繼續閱讀]
河西走廊是我國生態環境脆弱地帶之一,對人類的活動敏感性強。河西走廊水生態系統的主要組成成分是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條河流構成的內陸河水生態系統。多年來,河西走廊地區環境壓力隨人口增加而不斷上升,在自然因素與人...[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