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皮革,是把動物身上剝下來的皮(即生皮)經過一系列物理機械和化學的處理后,變成耐化學作用(耐酸、堿、鹽、溶劑等)、耐細菌作用、具有一定機械強度的物質,簡稱為皮革。天然皮革由于膠原蛋白自身的化學性質和所形成的錯綜...[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天然皮革,是把動物身上剝下來的皮(即生皮)經過一系列物理機械和化學的處理后,變成耐化學作用(耐酸、堿、鹽、溶劑等)、耐細菌作用、具有一定機械強度的物質,簡稱為皮革。天然皮革由于膠原蛋白自身的化學性質和所形成的錯綜...[繼續閱讀]
PVC人造革是將聚氯乙烯樹脂(PVC)、增塑劑、穩定劑等組成的混合物,涂覆或貼合在基材上而得到的一種仿皮革塑料制品。PVC人造革的外觀近似天然皮革,具有色澤鮮艷、質地較輕和強度高、耐磨、耐折、耐酸堿性優良的特性,并且成本低...[繼續閱讀]
合成革的制造方法有干法和濕法兩種,相應的生產工藝可分為干法生產工藝和濕法生產工藝。1.干法干法PU合成革是把溶劑型的聚氨酯樹脂(PU)溶液揮發掉其中溶劑后,得到的多層薄膜加上底布而構成的一種多層結構體。它于20世紀60年代...[繼續閱讀]
1.聚氨酯和聚氯乙烯復合人造革聚氨酯和聚氯乙烯復合人造革又稱半PU革,是以聚氨酯為面層,聚氯乙烯為底層的PU/PVC人造革,兼有聚氨酯與聚氯乙烯兩種人造革的特點。此種人造革具有近似天然皮革的外觀,表面滑爽,手感好,強度高,耐酸...[繼續閱讀]
最早的人造革是1921年利用硝酸纖維素溶液涂覆織物所制成的硝化纖維漆布。1931年,PVC樹脂首次實現小規模工業化生產,人們生產出了貼合法PVC普通人造革,PVC人造革是人工革的第一代產品。1954年又生產出了PVC泡沫人造革,硝化纖維素人...[繼續閱讀]
中國自1958年開始研制生產人造革,是中國塑料工業中發展較早的行業,但是中國的人造革、合成革行業迅速發展是在改革開放后實現的,自1979年以后,上海、北京、廣州、徐州等地引進壓延法PVC人造革生產設備,武漢、長沙、佛山、石家...[繼續閱讀]
1.產能過剩中國紡織網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合成革行業的最大年產能達到56億m2。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全國合成革產量為28億m2,2008年為33.2億m2。產能的過剩,開工率不足,供過于求的局面,使得行業出現惡性的價格戰,許多...[繼續閱讀]
超細纖維合成革是新一代合成革產品,其各方面均可與天然皮革相媲美,完全可以作為高檔天然皮革的替代產品。自20世紀70年代,日本可樂麗公司、東麗公司等先后成功開發出超細纖維合成革,此后隨著生產技術、應用技術的進步和完善...[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