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市)升格模式是指將縣及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或者撤銷縣或縣級市設立地級市??h市升格模式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單獨將縣(市)升格為地級市或者將兩個縣(市)合并后將其升格為地級市;另一種是在撤地設市過程中,將地區所轄某縣(市...[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縣(市)升格模式是指將縣及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或者撤銷縣或縣級市設立地級市??h市升格模式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單獨將縣(市)升格為地級市或者將兩個縣(市)合并后將其升格為地級市;另一種是在撤地設市過程中,將地區所轄某縣(市...[繼續閱讀]
(一) 縣級隨州市升格為地級市的背景隨州市最早是由切塊設市而來的。1979年,湖北省將隨縣城關鎮從隨縣劃出設立了縣級隨州市并由襄樊市管轄。1983年,湖北省撤銷隨縣,并將其行政區域并入隨州市。1994年,湖北省政府將隨州市由襄樊...[繼續閱讀]
(一) 尺度重組:圍繞權力爭奪的“升級錦標賽”縣(市)升格是低等級尺度的縣(市)通過等級、關系、權力尺度重組升級為高等級尺度的地級市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縣(市)行政級別得到提高,權力相應擴大,行政隸屬關系由地區或地級市...[繼續閱讀]
切塊設市,即以縣域某一經濟較發達的工礦區或旅游區為中心,同時從鄰近縣(市)中切出部分行政區域組合成為一個地級市,或基于政治需要將部分具有軍事戰略意義的區域組合成為地級市(如三沙市)。切塊設市模式通常用于設立縣級市...[繼續閱讀]
(一) 金昌市設立的背景金昌市是在永昌縣金川礦區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1959年,甘肅地質局祁連山隊在永昌縣寧遠堡鄉白家嘴發現了大型銅鎳礦。同年,成立了永昌鎳礦冶金部(后更名為金川有色金屬公司),開啟了金川鎳基地大規模開...[繼續閱讀]
(一) 尺度重組:基于利益的多層級尺度之間的協商博弈與其他設市模式不同的是,一方面切塊設市模式具有明確的經濟目的或政治目的;另一方面切塊設市由于涉及多個政區或區域的切割與重組,因而通常涉及多個層級尺度之間經濟利益...[繼續閱讀]
本章所指的市轄區包括直轄市和地級市的市轄區。截至目前,我國還沒有頒布過專門的《市轄區設立標準》。1955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設置市、鎮建制的決定》,規定了設立市轄區的標準。但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該版市鎮設置標準早已...[繼續閱讀]
如圖5.1所示,根據市轄區數量的變化,結合關鍵性事件,可以將改革開放后市轄區的發展歷程大致分為五個階段。(一) 1978—1985年:市轄區數量增長加快階段這一階段市轄區共增加203個,從418個①增加到621個,平均每年增加約25個,增長速度較...[繼續閱讀]
撤縣(市)設區是直轄市或地級市通過行政手段將其所轄的縣(市)調整為該市轄區的過程。從1983年起,撤縣(市)設區開始出現。1997年縣改市被叫停后,撤縣(市)設區逐漸成為行政區劃改革的熱點。撤縣(市)設區可以為中心城市擴張提供更廣...[繼續閱讀]
(一) 蕭山市改區:不完全的尺度重組與地域重構蕭山地處浙江南北要沖,位于中國縣域經濟最為活躍的長三角南翼,東鄰紹興市柯橋區,南接諸暨市,西連杭州市富陽區,西北臨錢塘江,與杭州主城區僅一江之隔,北瀕杭州灣,與海寧市隔江相...[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