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ur胞質不育型是Rawat與Anand在1979年育成的不育系。這種胞質的不育性是穩定的,其恢復基因存在于芥菜型油菜的基本種白菜(B.campestris)和黑芥(B. nigra)中,但恢復不夠完全,Anand(1987)通過把兩個基本種的恢復基因轉移到芥菜型油菜中去,已...[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tour胞質不育型是Rawat與Anand在1979年育成的不育系。這種胞質的不育性是穩定的,其恢復基因存在于芥菜型油菜的基本種白菜(B.campestris)和黑芥(B. nigra)中,但恢復不夠完全,Anand(1987)通過把兩個基本種的恢復基因轉移到芥菜型油菜中去,已...[繼續閱讀]
除上述研究較多或已應用于生產的不育胞質外,各國也先后發現了一些新的不育胞質。由于對它們的研究還不夠或還未應用于生產,這里把它們歸納為其他細胞質不育型加以介紹。1. 墻生二行芥(diplotaxismuralis)胞質不育型簡稱mur CMS。它...[繼續閱讀]
油菜品種(系)的細胞質,可分為可育胞質(N)和不育胞質(S)兩大類。正確鑒定各種品種(系)的細胞質類別,是重要的基礎工作,對選育油菜三系有十分重要意義。如果明確某品種屬S胞質,那么,以它作母本,分別與其他許多品種作父本雜交,其...[繼續閱讀]
已如上述,目前各國發現許多油菜細胞質雄性不育材料,這些雄性不育材料在遺傳上是屬同一類型還是不同類型? 需要鑒定,以便利用。首先要鑒別該細胞質雄性不育是屬孢子體不育(sporophyte sterility)型或是屬配子體不育(gametophyte steril...[繼續閱讀]
玉米T型不育胞質感染小斑病,造成嚴重損失的教訓告訴人們,在大面積應用細胞質雄性不育系雜種之前,有必要對不育胞質的效應進行研究。只有確認該不育胞質對雜種F1代重要性狀沒有明顯負效應時,才能應用于雜種生產。研究不育胞...[繼續閱讀]
尋找恢復基因最有效的方法,是大量測交篩選。即以不育材料為母本,與各種來源不同的品種(系)雜交,再鑒定各組合F1代的育性。如果某組合F1代育性恢復,就可認為該組合的父本具有雄性不育的恢復基因。1973年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從華中...[繼續閱讀]
上面已經談過,目前發現的油菜不育胞質中,其育性恢復,主要由少數主效基因控制其質量性狀。然而,在育種實踐中,還必須進一步了解這些恢復基因的數目,以指導恢復系的選育工作。Shiga(1976,1977,1978)在測定各種品種(系)的胞質類別的同...[繼續閱讀]
在育種實踐中,通過大量測交,可能發現許多能恢復的材料,如Pol CMS不同來源的恢復系有花葉恢(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墾C1(陜西農墾科教中心)、墾C2(陜西農墾科教中心)、RC3、RC4等,它們與不育系雜交的F2代,育性均呈3:1分離,回交世代(BC...[繼續閱讀]
細胞質雄性不育恢復基因的作用機制一般來講可通過4個方面的調控來恢復花粉育性:DNA水平、RNA水平、蛋白質水平和代謝水平(Chen and Liu,2014)。DNA水平的調控主要是因為恢復系的影響造成不育系攜帶的不育基因拷貝數減少而恢復育性...[繼續閱讀]
1972年Laser和Lerston比較研究了13科38種被子植物雄性不育花粉、花藥敗育的細胞學特征,他們把植物雄配子發生劃分為8個時期:①從孢原組織到花粉母細胞;②減數分裂Ⅰ~Ⅱ期;③四分孢子;④早期無液泡小孢子;⑤有液泡小孢子;⑥有液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