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對細胞質雄性不育育性表現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如棉花(Sarvella,1966)、矮牽牛(Van Marreweijk,1969)、甘藍(Dickson,1970)都存在這種現象,油菜也不例外。我們通過環境對育性影響的研究,目的是篩選在不同條件下,不育性都較穩定的...[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環境對細胞質雄性不育育性表現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如棉花(Sarvella,1966)、矮牽牛(Van Marreweijk,1969)、甘藍(Dickson,1970)都存在這種現象,油菜也不例外。我們通過環境對育性影響的研究,目的是篩選在不同條件下,不育性都較穩定的...[繼續閱讀]
從第二節介紹的各種油菜細胞質雄性不育類型中可以看出,這些不育胞質主要來源于:①天然發現的雄性不育,如Pol CMS、hau CMS;②品種間雜交后代出現的雄性不育,如nap CMS,Shan2A CMS;③遠緣雜交后代出現的雄性不育,如mur CMS、nig CMS等;④通...[繼續閱讀]
1. 測交篩選法用大量現有的品種(系)與不育系(株)測交,選擇F1代能保持不育的材料,繼續用原父本與之回交,直到不育性能保持穩定時為止。華中農業大學育成的Pol CMS低芥酸保持系“003”,就是通過用50多份材料測交后鑒定出來的。Shi...[繼續閱讀]
1. 測交篩選法已如上述,用大量品種(系)與不育系測交,其F1代能恢復可育的父本,即為恢復系,說明其細胞核具有Rf恢復基因。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育成的“雙低220”恢復系,就是用這一方法育成的。2. 雜交分離法由于某些歐洲蘿卜品種存在...[繼續閱讀]
[1] 常桂菊,王保仁.甘藍型油菜蘿卜細胞質雄性不育系花粉敗育的細胞學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1985,8(4):63-69.[2] 常桂菊.甘藍型油菜湘矮A不育系花藥發育的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1985(2):11-13.[3] 陳衛江,李莓,王同華,等.甘藍型...[繼續閱讀]
核不育通常是由核基因突變產生的,因此,自然突變和人工理化誘變都是獲得核不育材料的主要途徑;在某些情況下,品種間雜交,由于核基因背景的改變,也會產生不育;不同類型的油菜雜交(如甘藍型油菜×白菜型油菜等)后代,由于型間基...[繼續閱讀]
(一)不育株與可育株的區別油菜核不育型的不育株與可育株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從外部形態上觀察,很難看到有差別,只有到蕾花期才能從花器官上加以區別(圖5-1)。如Das等對黃沙遜核不育花器的描述是:不育株的花瓣較小,花藥較窄、短...[繼續閱讀]
如前所述,從外部形態看,油菜核不育株只有到開花期,才能從花器官上加以鑒別。那么,產生核不育的細胞學基礎是什么呢? 不少學者進行了研究。盛永俊太郎(1940)對Norin 3號核不育的研究證明,不育類型在減數分裂中期具有許多單價染色...[繼續閱讀]
隱性核不育,是指其不育性由核內隱性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類型。目前報道的隱性核不育有1對隱性基因控制的核不育(單基因隱性核不育)和2對隱性基因控制的核不育(雙基因隱性核不育)。(一)單基因隱性核不育的遺傳在油菜核不育型...[繼續閱讀]
顯性核不育,是指不育性是由核內顯性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類型。它也可分為單基因顯性核不育和雙基因顯性核不育。顯性核不育多是由于正??捎虬l生顯性突變而成的,它在遺傳上與隱性核不育有顯著的不同。(一)單基因顯性核...[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