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傳播伴隨著人類生活而出現,是人類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來源于生活,也承載著生活的信息,包含著豐富的生活內容。在人類社會的物質資料生產中,存在著人與自然的關系,人們感知自然、認知自然,從而利用自然為自己服務。...[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口述傳播伴隨著人類生活而出現,是人類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來源于生活,也承載著生活的信息,包含著豐富的生活內容。在人類社會的物質資料生產中,存在著人與自然的關系,人們感知自然、認知自然,從而利用自然為自己服務。...[繼續閱讀]
倫理道德屬于文化范疇,需要通過后天習得。西南少數民族在歷史上的口述傳播中,包含著特別豐富的倫理道德內容。其傳播主要借助口述,主要渠道是通過日常隨意的、情景式的交流。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技能、為人處事的生活準則大...[繼續閱讀]
人既有對自然、社會的認識,還有對自我的認識;既有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還有對主觀世界的認識。人既有改造世界的活動,還有謀求生存的方法;既有對生活的態度,還有對人生的信仰。在口述傳播的眾多內容中,關于主觀世界、人生信仰...[繼續閱讀]
“民族”是一個文化觀念。人們根據共同的文化心理等要素,把人群分成不同的民族。而一旦某些人群被劃分在一個民族,在文化心理上又會產生認同感。所以,民族的形成首先是歷史發展的產物,同時也是一個文化觀念形成的過程。因...[繼續閱讀]
民間文化學者江帆女士在對我國的說唱民俗做過大量實地調查后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口述故事傳承主要分布在北緯35°以北、東經105°以東的中國北方麥黍文化區,且集中在東北和華北兩地。在中國南部地區,“進入人們視野里能稱之...[繼續閱讀]
西南少數民族歷史上講述形式的口述傳播文本基本上都是散文體,包括神話、傳說、寓言、諺語、咒語以及其他敘述語言。散文體的句子或長或短,句式也不一定相同,不追求押韻。從語言史來看,人類最初的語言應該是比較簡短的,表達...[繼續閱讀]
說是最直接、最普遍的交流形式,唱是西南少數民族都喜愛的交流形式。從口述傳播的局部來看,有講述式、歌唱式;從每次傳播活動的全過程來看,純粹講述或者歌唱的并不多,更多的是歌唱和講述并用。有些是講述和歌唱互相穿插,有...[繼續閱讀]
舞,就是有節律地扭動身體和揮動肢體,借以表達思想或感情?!睹姟ご笮颉氛f舞是比歌更深層次的表達情感的藝術。聞一多(2006:159)認為“舞是生命情調最直接,最實質,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足的表現。生命的機能是動,而舞...[繼續閱讀]
通常而言,文字記錄具有內容穩定的特點,口頭語言傳播容易導致內容變形??墒俏髂仙贁得褡鍤v史上的口述傳播不僅內容相當穩定,今天述說或傳唱的內容與幾十年前,甚至百年前沒有太大的差別,而且其傳播的方式都大致相似,表現得...[繼續閱讀]
生活在現代工業文明中的人們早已與上古神話告別,每天淹沒在現代化媒介提供的信息之中,而在遠離城市喧囂的邊遠少數民族地區,人們還在講述著、傳唱著古老的神話,沉浸在神話描繪的奇幻世界?,F代社會是把傳播作為信息產品的...[繼續閱讀]